中药驱铅对儿童血微量元素影响的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294 日期:2025-08-05 来源:论文网

    作者:黄瑞茶 丁玉柱 韩青河 王二钗

【关键词】 痕量元素 血液 铅中毒 中西医结合疗法

  儿童铅中毒并不表示临床意义上的中毒,而是表示体内铅负荷已经处于有损于健康的危险水平,是当今儿童保健的疑难杂症,治疗颇为棘手。虽有驱铅效果好的络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药物,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可以引起微量元素代谢紊乱。为寻找效果好、副作用少的驱铅药物,我们应用中药智杞颗粒,结合现代医学先进的检测方法,从微量元素角度探讨中药驱铅对儿童血微量元素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标准按美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1991年制订的儿童铅中毒标准[1]≥0.48 μmol/L,患儿伴有或不伴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多动、偏食、厌食、烦躁易怒、夜睡不宁、腹痛、腹胀、便秘。根据血铅(BPb)浓度分为5级:Ⅰ级:BPb≤0.48 μmol/L;Ⅱa级: BPb 0.48~0.67 μmol/L;Ⅱb级: BPb 0.72~0.96 μmol/L;Ⅲ级:BPb 0.96~2.11 μmol/L;Ⅳ级:BPb 2.16~3.31 μmol/L;Ⅴ级:BPb≥3.38 μmol/L。

  1.2 一般资料

  本组146例患儿均经河北省任丘市人民医院儿科检测血微量元素发现铅中毒。其中男71例,女75例;年龄3~12岁,其中3~5岁58例,5~10岁52例,10~12岁36例;伴有厌食104例,活动过多80例,睡眠障碍52例,脾气烦躁55例,无伴随症状36例;居住环境差(近马路、工厂)62例;有吮手指、咬手指习惯75例;BPb Ⅱa级36例,Ⅱb级51例,Ⅲ级59例。

  1.2 治疗方法

  予智杞颗粒(药物组成:枸杞子、益智仁、煅牡蛎、牛磺酸。湖北汇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B20050026,批号:060501,1袋2 g,),3~8岁1次1袋,1日1次;9~15岁,1次1袋,1日2次 。服用30 日。在观察期间均避免同时使用其它药物。

  1.3 观察方法

  所有病例在服药前、后均用QL800微量元素分析仪(济南开发区齐力分析仪器厂)测定血BPb、锌、钙、铁水平。

  1.4 疗效标准[2]

  显效:治疗后症状消失,BPb&<0.48 μmol/L。有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BPb呈动态下降。无效:经1个疗程或以上治疗症状无改善,BPb无下降,治疗后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计算机用SPSS-10.0系统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146例患儿治疗前后血铅、锌、钙、铁水平比较见表1。
表1 146例患儿治疗前后血铅、锌、钙、铁水平比较(略)

  由表1可见,服药后患儿的血铅明显低于服药前,血锌水平明显高于服药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钙、铁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变化。

  3 讨 论

  环境中的铅是造成儿童铅污染的根本原因。铅尘是随处可见的危险暴露源,铅尘大部分因汽油燃烧而产生,部分来自工业污染和含铅油漆的风化。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或无意识地把铅摄入体内。近20年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和劳动卫生问题,使全国城市儿童有一半以上处于(伴或不伴症状)亚临床铅中毒状态。铅对机体的损害是多器官、多系统的,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对铅的吸收快,血铅在很低水平即能对儿童智能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儿童铅中毒临床表现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咽干、食少脘痞、面黄体弱、睡眠不安等症候,具体归纳为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根据中医理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又因肾藏精,精足则令人智慧聪明,肾主骨,补肾亦可壮骨。智杞颗粒正是通过滋补肝肾,强壮筋骨,降低血铅,增长智力,增强体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智杞颗粒中益智仁有温脾益肾的作用;煅牡蛎有清热补阴、潜阳镇惊功能,间接补钙;枸杞子性甘味平,滋补肝肾,拮抗铅对红细胞、神经细胞的免疫毒性;牛磺酸可营养神经,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

  从本观察看出,铅中毒可以累及各个年龄组,病例血铅浓度皆为Ⅱ级或Ⅲ级,患儿伴或不伴有症状,常见伴有症状以厌食、多动、烦躁易怒、夜睡不宁为主,腹痛、便秘等症状少见,这与国内文献[3]报道相似。

  本观察结果证明,患儿服用智杞颗粒30日后复查,患儿的血铅水平明显低于服药前(P&<0.01);血锌水平明显高于服药前(P&<0.05);血钙、铁水平虽高于服药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中药驱铅疗效确切。血锌在本组实验中升高,估计一方面与本方剂富含锌的中药有关,另一方面与铅互相拮抗,在排铅的同时,锌也升高[4]。所以主张铅中毒应早期进行中药治疗,这与国内文献报道的观点一致[1]。由于西药可引起微量元素失衡,在儿童铅中毒防治方面尚未取得根本重大突破,这就使人们将眼光转向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铅中毒。

【参考文献】
  [1]沈晓明.儿童铅中毒诊断和治疗的新观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5):299-30.

  [2]贺治国,芦玲.268例儿童铅吸收状况及干预措施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5):380-381.

  [3]颜世铭, 洪照毅. 实用微量元素学[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499-500.

  [4]吴文莉, 马威,薛莎. 中药驱铅与锌的相关性[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9,16(1):47-4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