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蓉,王晶明,郭杰,简百录,马卫涛,张曾晓
【关键词】 胆总管
【关键词】 超声;胆总管;梗阻
1临床资料
本组182(男73,女109)例,年龄11~88(平均46)岁,病程3 h~15 a. 采用HP5500型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 MHz,凸阵探头,受检者禁食8 h,以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干扰. 经上腹部常规探查肝、胆囊、胆总管、胰腺及其壁毗邻关系,并记录大小及回声情况,重点连续扫查胆总管,测量内径,仔细观察胆道是否通畅及有无异常回声. 结果: 超声可显示胆总管梗阻部位和病变征象,术后及病理诊断胆总管结石160例,其中胆总管结石合并胆管癌4例,单纯胆泥2例,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146例(91.3%),未显示结石回声8例. 壶腹癌8例(75.0%),其中2例漏诊. 胰头癌10例,确诊8例(80.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100%),术后均确诊. 胆总管癌2例(100%),术后均确诊.
2讨论
胆总管病变的诊断,以往临床缺乏特异性检查手段,难以明确病因. 超声显像能直观地显示胆总管形态,具有方便、无创、安全、可靠等优点,并能从不同方向通过各种切面显示胆总管,迅速准确判断胆总管病变[1]. 超声显像能直观显示胆总管扩张的部位、程度及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内部结构,故对胆总管病变的病因诊断及结石和肿瘤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但声影不明显的结石与不典型肿瘤的鉴别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下述几点可鉴别: ① 结石回声较强,肿瘤较弱;② 结石多具一定形态,前缘多呈弧形强光带,胆总管平直完整,两者之间有分界,肿瘤无固定形态,边界不规则,胆管壁残缺,肿瘤无移动性;③ 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扩张较轻,肿瘤较重;④ 结石常合并肝内胆管或胆囊结石,肿瘤常侵犯相邻脏器或发生转移. 大多数病例根据上述几点可作出鉴别诊断. 结石引起的胆总管梗阻,通常有上腹部疼痛,间断性黄疸. 本组160例胆总管结石,黄疸121例. 结石所致的梗阻多为不完全性梗阻,梗阻可间歇缓解,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多数较轻. 声像图多为扩张的胆管内见一个或多个强光团,边界清楚,与胆管壁分界较清晰,其后伴声影. 少数为低回声团块,结石成分主要为胆红素. 转贴于
肿瘤引起的胆总管梗阻,患者常常以无痛性黄疸就诊. 声像图特征:扩张的胆总管内见不均质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形态不规则,与胆管壁无明显分界,可为团块状或乳头状,其后不伴声影. 胰头癌多表现为胰头部不规则低回声团快,呈“蟹爪样”,后方呈实性衰减,可并有胰管扩张. 壶腹癌表现为扩张的胆总管末端壶腹部内可见中等回声团块或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楚或不规则,肿块以上的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形成“双管扩张征”[2]. 壶腹癌较早出现黄疸,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双管扩张征”,且转移较晚[3]. 过去由于临床症状相似,术前难以明确诊断. 随着高分辨率仪器的问世和操作技巧及经验的提高,对胆总管肿瘤的超声鉴别诊断已成为可能.
胆总管和肝内外胆管扩张是诊断胆总管病变的可靠依据,临床可见胆总管病变常伴有胆囊的改变,即胆囊肿大提示下段梗阻,胆囊不大,则为上端肝门区梗阻. 但也有胆总管显示扩张而胆囊不大者. 本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癌4例[4],提示不能仅满足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还应注意是否合并胆管癌,防止漏诊.
超声显像对胆总管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它既能直接显示出病变的切面图像,又能动态观察到病变过程,故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但由于超声本身的某些局限,肠道气体干扰和肥胖者等因素的影响,某些部位的图像往往显示不清,对梗阻病因的判断常较为困难. 若联合应用CT, ERCP, MRI等方法综合分析,则可大大提高胆总管病变的鉴别诊断正确率.
【参考文献】
[1] 龙湘党,赵康.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和CT诊断的影像学比较 [J].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4):308-309.
[2] 除妍,卢洪涛. 超声对壶腹癌的诊断价值[J].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22(9):68.
[3] 陈敏华,霍苓. 体表超声对壶腹周围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11):646-647.
[4] 严昆,陈敏华,张晖,等. 超声胆管癌分期诊断探讨关于胰腺、十二指肠浸润诊断[J]. 中国超声杂志,1999,15(8):623-625.
关于超声显像诊断胆总管梗阻性病变182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