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2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746 日期:2025-03-2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
  【关键词】 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60岁. 反复血便2 mo余. 结肠镜活检诊断为“直肠癌”,术后病理证实诊断. 患者术后第4日出现左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Homans征阳性,行下腔静脉彩色多普勒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病例2: 男,56岁. 反复右上腹疼痛半年,加重伴黄染3 d. B超及MRCP诊断为“壶腹部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胰头癌. 患者术后第3日出现左下肢肿痛,腓肠肌压痛,Homans征阳性. 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 两例患者均予以卧床,抬高患肢,穿弹力袜,患足作背伸活动,同时抗凝治疗(肝素12 500 U持续静脉泵入),溶栓治疗(尿激酶10万U静滴),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两患者症状均缓解出院.
  2讨论
  左下肢深静脉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外科手术是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1]. 手术过程中,术后长时间的卧床,可导致下肢静脉血通过下肢肌肉泵回流作用减弱,特别是直肠、肛管手术,患者截石位,使下肢静脉回流通路受压阻断,从而使下肢丰富的静脉窦中的血流停滞,形成血栓[2]. 手术本身对局部组织的损伤,包括局部动、静脉的损伤,血肿的压迫,继发的感染中毒症,使血管内皮损伤,使胶原和基底膜暴露,促进血小板聚集,刺激白细胞产生启动凝血机制,血浆抗凝血酶Ⅱ水平降低,并刺激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导致血栓形成. 麻醉因素,麻醉时间&>30 min的腹部手术,可造成静脉淤滞,回流减少,内皮细胞氧和营养供应减少,进一步促使血栓形成[2]. 诊断治疗体会: ① 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症状和征象. ② 行必要的检查,如多普勒,MRCP检查. ③ 诊断明确后积极护理,规范治疗,早期嘱患者离床活动. 术后避免止血药物的滥用. 以上对两例患者的治疗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 Becattini C, Agnelli G. Pathogenes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 Curr Opin Pulm Med, 2002,8(5):360-364.
  [2] 瞿振国,王辰. 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防治[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3):186-18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