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动脉和脾动脉双栓塞治疗肝癌伴脾亢32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547 日期:2025-03-21 来源:论文网
作者: 王志学,张素芳,周青,赵锡立

  【关键词】 肝癌并脾亢;部分脾栓塞;介入治疗
  1临床资料
  肝癌伴脾亢患者32(男23,女9)例,年龄37~65岁. 肿块直径3~11 cm. AFP&<20 μg/L者3例. 20~400 μg/L者11例,400~2500 μg/L 18例. 术前外周血白细胞平均值2.9×109/L,血小板平均值为57.6×109/L,具有明确的脾功能亢进征象. 肝功能改良Child A级18例,B级10例,C级4例. 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腹主动脉造影后,对肿块可凝供血动脉如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膈动脉及胃左动脉等选择性造影,对供血动脉尽可能作节段性栓塞. 栓塞剂为超液化碘油和化疗药物之混悬液,其中400 g/L碘油5~20 mL,表阿霉素40~60 mg,卡铂300~400 ng,直至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期间灌注5FU 500~1000 mg. 对肝动静脉瘘者,化疗药半量灌注后行明胶海棉或钢圈堵瘘,根据造影情况行单纯灌注或碘油栓塞. 经脾动脉造影后,了解脾脏大小及血管情况,灌注庆大霉素2.4 Mu后,以10 mm×10 mm之明胶海棉或PVA颗粒栓塞脾动脉达,脾脏的1/3范围. 在行第2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时,如仍有脾功能亢进及门脉高压征象,还可进行第2次脾动脉栓塞,本组9例2次栓塞,总面积控制在50%~70%范围内. 栓塞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肝动脉栓塞2~6次(平均3.8)次,出现左上腹疼痛29例,发热7~42(平均15.8)d 26例,体温37.2~38.9℃,其中剧烈疼痛高热6例,腹腔积液3例. 术后4 wk 26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至4×109/L,血小板80×109/L. 随访1~3 a,存活0.5 a以上者25例,1 a以上者12例,3 a以上者2例. 食管胃底静脉扩张改善者9例.
  2讨论
  原发性肝癌在众多的姑息治疗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1,2]. 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时,同时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既缓解了脾亢症状,又为肝癌患者的化疗提供了有利条件,体现了明显的优越性[3]. 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控制脾脏栓塞面积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

参考文献


  [1] 南克俊,随晨光,魏永长,等. 中晚期肝癌介入化疗术的愈后影响因素[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2;23(12):1134-1136.
  [2] 金刚,李丽平,王微,等.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01;28(10):750-752.
  [3] 王艳青,孟庆江,史庆辉,等. 肝癌介入放射治疗的护理[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4):1933.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