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联用;治疗
0 引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为多种病因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2] .该病发生与免疫有关,85%~90%病例中有血小板表面相关的PAIgG,PAIgM及PA-C3增高,并与血小板的破坏率及减少程度成比例.我们采用强地松加多抗甲素及氨肽素三药连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全国首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所修订的ITP诊断标准:治疗组:20(男4,女20)例.平均年龄21(14~54)岁.初治12例,复治8例(均为对强地松疗效差而复发者).病程0.5~2.5(平均1.0)a.治疗前血小板平均数为31(8~51)×109 ・L-1 .对照组23(男5,女18)例.平均年龄23(15~52)岁,均为初治者.病程0.5~2.3(平均0.9)a,治疗前血小板平均数为33(12~56)×109 ・L-1 .两组病情,年龄对比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治疗组:多抗甲素20mg,每日2次,饭前服4~8wk.氨肽素1.0g,每日3次,服8wk.强的松1mg・kg
-1 ・d-1 ,大多数每日60mg,早晨顿服,2wk后逐渐减量维持至停用.对照组:强地松1~2mg・kg -1 ・d-1 ,早晨顿服,2wk后跟据血小板上升情况逐渐减量维持至停用.治疗中每周查血常规及血小板1次,治疗前后查骨髓象、心电图、肝肾功能.根据1984年全国第二届血液学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分为显效、良效、进步和无效4级. 2 结果
治疗组显效16例,良效2例,共18例,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8例,良效4例,共12例,有效率52%(P&<0.05).治疗组血小板增高值(85.0±9.5)×109 ・L-1 ),明显高于对照组(41.0±5.5)×109 ・L-1 )(P&<0.01).治疗组出现疗效时间(8.5±1.5)d较对照组(14.5±2.0)d快,疗程(平均28.0±2.5)d也较对照组(42.0±3.0)d短.以上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用强地松治疗的对照组.
3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3] .目前治疗首选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其缓解率15%~60%.无效时常采用脾切除治疗,缓解率70%~80%左右,若仍无效或不适应,不愿切脾者,则采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缓解率约20%~30%,但免疫抑制剂作用短暂,且有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染色体突变后癌变,目前疗效较肯定的是大剂量输注丙种球蛋白,但价格昂贵,应用受到限制.多抗甲素、氨肽素及强地松方案治疗ITP近期疗效90%,显效时间快,疗程短,副作用少,明显优于单用激素组.且价格适中,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笑飞,许东亮,张国成,王瑞华,钱新宏.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相关性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19(3):281.
[2]朱华锋,杨 岚,张 红.PAIg检测诊断ITP的局限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20(9):S50.
[3]季林祥,杨仁池,秦铁军,周世勇,魏嘉磷,杨得光,娄尔烈.联合化疗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21(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