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110例的临床及脑电图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423 日期:2025-03-19 来源:论文网
作者:俞建明,刘东胜,秦进,陈惠玲


【关键词】 热性惊厥
  【关键词】 热性惊厥;临床;脑电图
  1   临床资料  
  因发热引起惊厥的患儿,其中不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大脑发育不全及有明显脑外伤史者110例.男69例,女41例,年龄6 mo至7岁.均在热性惊厥发作停止两周内进行脑电图检查.采用日本光电4418k型18导脑电图机,按国际1020系统电极安置法,常规描记,做睁、闭眼试验及过度换气试验.对3岁以下不能合作的小儿采用药物催眠后检查,随访3~5次.
  诊断标准:临床诊断[1]、脑电图诊断[2,3].首次发病年龄在6 mo~6岁,一年发作两次以上或持续性发作30 min以上.体温在38℃以上,发热后惊厥.惊厥呈全身抽搐,伴有意识丧失,持续数分钟以内,发作后很快清醒.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遗传性疾病或其他脑损伤.多伴随呼吸、消化系统等急性感染.各系统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均正常.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
  2   结果
  2.1   脑电图异常波形特点   110例热性惊厥患儿,异常脑电图占49例.3岁以前患儿92例,正常脑电图者52例,异常脑电图者40例.脑电图表现为阵发性棘波或33.5 Hz棘慢波19例,广泛高幅阵发性δ、θ波15例,局限性棘波3例,阵发高幅慢节律2例,广泛高幅慢波夹杂不典型棘波1例.3岁以后患儿18例,异常脑电图9例.脑电图表现为35 Hz棘慢波5例,局限性棘波3例,广泛高幅阵发性δ、θ波1例.
  2.2   年龄与脑电图的改变   热性惊厥首次发病年龄与脑电图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发生率越高.首次发病年龄在6 mo~3岁之间85例占总数7727%,脑电图异常35例(4118%).6 mo~5岁者96例,脑电图异常39例(4063%).6个≥6岁14例,脑电图异常者10例(7143%).经统计学处理,χ2=469,P&<005.
  2.3   热性惊厥发作次数与脑电图的改变   1 a发作1~2次49例,脑电图异常7例(1428%).1 a发作3~8次61例,脑电图异常42例(6885%).χ2=3275,P&<0005.从而说明热性惊厥发作次数与脑电图的改变为发作次数越多,脑电图异常率越高.
  2.4   热性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与脑电图的改变   惊厥发作持续时间越长,脑电图异常率就越高.发作持续时间短于10 min者63例,脑电图异常15例(2381%).
发作持续时间长于10 min以上者47例,脑电图异常34例(7234%).χ2=2566,P&<0005.
  2.5   热性惊厥发作类型与脑电图的改变   全身强直性阵挛性发作53例,脑电图异常24例(4528%).全身性阵挛性发作35例,脑电图异常15例(4286%).全身强直性发作22例,脑电图异常10例(4545%).各类型之间无明显性差异.
  2.6   热性惊厥发作时的体温与脑电图的改变   热性惊厥发作时体温在38~40.5℃之间.按体温每0.5℃为1组,分为5组观察,各组脑电图的变化无明显差异.
  2.7   热性惊厥向无热性惊厥转变   本组病例有26例随访2~4 a,其中有22例(8462%)脑电图异常,与单纯热性惊厥组比较,84例中仅27例(3214%)脑电图异常,两者之间差异显著.
  2.8   分娩过程异常   本组110例热性惊厥患儿中有79例(7181%)为异常分娩,产钳助产22例,胎头吸引27例,有宫内窒息史17例,超过预产期13例;正常分娩31例(2818%).   3   讨论  
  有关热性惊厥的定义、诊断意见分歧较大[4];LennoxBuchthal认为任何有热性惊厥遗传倾向的小儿体温在38℃以上时出现惊厥,就应诊断为热性惊厥;张氏认为热性惊厥系指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发热,体温在38℃以上引起的全身性抽搐,发病年龄为生后6 mo~6岁之间[3];而我们对110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和脑电图观察认为初次发作年龄在6 mo~6岁之间,当体温在38℃以上时突然出现惊厥,而在临床上排除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其他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可以诊断为热性惊厥,这一点同张氏的观点相同.
  热性惊厥的高危因素,大多数学者认为6 mo~3岁之间,脑的形态和生理功能都处于发育尚未成熟,脑的兴奋系统和抑制系统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具有发热体质加上脑发育不成熟引起的异常反应.本文110例中脑电图异常率为49%.6 mo~3岁的85例,脑电图异常35例,支持了这种看法.热性惊厥持续时间越长,脑电图异常率越高,发生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热性惊厥持续30 min以上者就是“热性癫痫持续状态”[1].任何原因引起的小儿癫痫持续状态都可以引起海马硬化.而热性惊厥是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最常见原因之一,热性惊厥的严重后果之一是颞叶癫痫,它们之间有极密切的联系.热性惊厥反复发作,一方面是患儿本身中枢神经系统的不成熟或病理性表现,另一方面,反复抽搐,多次缺氧,对中枢神经系统又是一次严重损害.二者互为因果,以致脑电图异常率越高,发生脑损伤的危险性也就越大,病程越长者,这种危险也越大.本组说明了这一点.热性惊厥发病与分娩异常、家族遗传史有一定关系.本组110例中有79例为异常分娩,做好产前检查,严格掌握各种手术助产的适应证,采取适当的分娩方式,对预防热性惊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热性惊厥与有惊厥、癫痫家族史因素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热性惊厥的高危因素.
  热性惊厥反复发作转为无热性惊厥是“惊厥性脑损伤”的重要标志[4].本组110例中,有26例随访2~3 a,其中22例(8461%),转为无热性惊厥.反复热性惊厥发作引起脑组织的缺氧缺血性改变相当明显,特别是海马硬化,大脑半球萎缩显著.可以出现临床上的颞叶癫痫或精神运动型癫痫,似乎可以认为无热性惊厥是热性惊厥引起脑功能损伤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对热性惊厥患儿广泛开展了预防性治疗,有的将全部热性惊厥患儿作为治疗对象,有的将脑电图异常的复杂型作为治疗对象,对复杂型热性惊厥患儿应给予抗癫痫药物的意见是一致的[3].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体会,1 a内发作5次以上,在持续状态以后,或多次发作超过20 min以上,转为无热性惊厥,反复发作,脑电图有特异性癫痫波形者.首次发病年龄小于6 mo~6岁,有分娩异常史、癫痫、热性惊厥家族史者,应考虑长期服药,及预防发热之疾病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全国小儿神经病学专题讨论会纪要: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1984;2:101-102.
  [2] 黄远桂. 临床脑电图学 [M].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52,193,195.
  [3] [日]福山辛夫编.张书香译.小儿实用脑电图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6-120.
  [4] 张庆松 .139例复发性高热惊厥的临床及脑电图分析[J]. 脑电图学与精神神经疾病杂志[J]. 1987;3:3-5.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