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尸体肾移植术29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093 日期:2025-03-16 来源:论文网
作者:刘建平 曲娴 王强 王立国 闫宏亮

【关键词】 ,尸肾移植
  关键词: 尸肾移植;存活率;因素分析
  1 临床资料
  我院1987-05/2001-09共作尸肾移植291(男178,女113)例;年龄16~65岁.受者ABO血型为A型者96例,B型125例,O型38例,AB型32例.术前283例行血液透析,9例行腹膜透析.受者原发病:236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为糖尿病肾病,43例为高血压肾病,4例为多囊肾,1例为过敏性紫癜.供者年龄19~42岁,取肾采用原位准注,整块摘取,Coffin液冷藏,供肾热缺血时间4~10min,冷缺血时间3~8h.淋巴细胞毒性试验1%~10%,ABO血型相同263例,不同血型28例:O→A6例,O→B5例,B→AB6例,O→AB3例,A→AB8例.19只供肾有双血管,吻合成平口;8只供肾的小血管吻合人肾动脉;7只供肾的血管损伤,行血管修补或再吻合.右肾静脉均利用下腔静脉延长.个别供肾有肾极小动脉(5支),术时与受者的腹壁下动脉作端端吻合.术前1d硫唑嘌呤200mg po,术日晨服150mg,术中静脉给甲基强的松龙1g,术后前3d分别给0.5g,硫唑嘌呤100mg,术后第3日起po强的松100mg,每日递减20mg,至20mg d-1 维持,硫唑嘌呤50mg d-1 维持,环孢素8mg kg-1 d-1 ,分2次po,根据环孢素浓度检测,3mo时减至6mg kg-1 d-1 ,6mo时4mg kg-1 d-1 ,1a时2mg kg-1 d-1 维持.如早期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时,环孢素开始给半量,待肾功能恢复后恢复全量;发生急性排斥时,静脉给甲基强的松龙0.5g冲击3d.1998-06以后,采用环孢素+霉酚酸酯+强的松.
  
  肾移植术全部采用硬脊膜外麻醉.取下腹部经腹直肌旁切口(不必切断腹肌)至骼窝血管区.供肾动脉与受者的骼内动脉行端端吻合者281例,因骼内动脉硬化改行骼外动脉端侧吻合者10例.供肾静脉均与受者的骼外静脉行端侧吻合.供肾的输尿管与受者的膀胱前壁行隧道法吻合者289例,输尿管与输尿管吻合者2例.转贴于 早期肾移植术后并发症27例(9.2%),其中输尿管膀胱吻合口漏7例(2.4%),切口感染5例(1.7%),肾静脉血栓2例,肺内感染14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2例,急性排斥反应38例(13.0%),急性肾小管坏死63例(21.6%).存活242例(83.1%),死亡49例(16.9%),肾存活203例(69.7%),最长1例存活14.2a,术后1,3,5和10a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3.2%/84.6%,85.2%/76.3%,74.6%/72.1%和51.3%/43.5%.
  
  2 讨论
  目前,接受肾移植术的人越来越多,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越来越高,10a存活率已达56.0%,如何提高存活率,我们体会如下:①受者的选择:应从慢性肾病透析患者中选择年龄较轻,无严重并发症及感染病灶的患者.术前血液透析最好进行2mo以上;②提高手术及取肾技术是提高存活率的重要基础[1] ;③减少并发症;④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对提高肾移植存活率至为重要[2] .3种免疫抑制剂互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每种药物的用量,减轻副作用;⑤组织配型是提高肾移植存活率的关键之一[3] ;⑥建立良好的随访制度对提高长期康复率有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艮甫,杨彤翰,梁 平,王平贤,范明齐,冯嘉瑜.胰肾联合移植长期存活的临床研究(附5例报告)[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9):810-812.
  [2]武国军,张 波,袁建林,文爱东,陈宝琦,秦荣良,汤群辉,刘贺亮,王鹏飞,李 欣,秦卫军,康福霞.普乐可复在肾移植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20):1909-1911.
  [3]李留洋,林民专.HLA配型在致敏受者肾移植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0;21(4):196-19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