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麻醉术后恢复期的临床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996 日期:2025-03-15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麻醉术后
  关键词: 麻醉术后;恢复期;护理
  
  0 引言
  手术完毕,返回病房,但麻醉对患者的影响并未彻底消除,此时患者未完全清醒,自身的保护性反射比较弱,再加上手术的创伤,各类麻醉药物及麻醉辅助药物的特殊作用,均可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血压剧降、心律紊乱、喉头痉挛、上呼吸道梗阻、甚至心搏骤停等,其潜在的危险性并不亚于手术期间.为此,我们对10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回病房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病例100(男42,女58)例,年龄20~74岁,胆囊切除术50例,胆总管探查术18例,胃癌根治术8例,胰腺囊肿切除术3例,脾切除术10例,右半结肠切除术7例,肝部分切除术4例,手术时间最长270min,最短35min,平均90min.所观察病例心肺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1.2 方法 统一训练的护士,于术后回病房5min(即刻)、30和60min测量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同时观察清醒程度.手术完毕返回病房,术后恢复至完全清醒.完全清醒指标(临床常用指标):①意识清楚,能正确回答问题;②四肢能随意活动;③能自解小便.
  
  2 结果
  术后回病房5min清醒的41例,1h内清醒的17例,1h以上清醒的42例;血压、脉搏:清醒前1h内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舒张压略有下降.随着清醒时间延长,收缩压呈上升趋势,脉搏无明显变化;体温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术前相比,下降0.5~1.0℃,无显著性差异(P&>0.05).寒战伴呼吸急促、嘴唇轻度发紫者5例,均为男性;自述头昏1例. 3 讨论
  硬膜外麻醉属于椎管内麻醉的一种,是目前常用的麻醉方法.术后发生脑血管意外的病例曾有报道.因此,麻醉术后病室意外并发症的护理观察及防范是非常重要的.手术虽然结束,但并不意味着麻醉的影响也同时消失,术后残留麻醉对血压和呼吸仍有影响,因此,麻醉术后回病房恢复期的护理观察尤其重要.
  清醒时间的观察.本组100例患者中除41例回病房即刻清醒外,其余均在1h内或1h以上完全清醒,完全清醒的时间早晚与手术大小、时间长短和麻醉剂的用量有关.本组40例手术时间2h以上的患者完全清醒时间均在1h以上,由于手术时间长,麻醉用药量加大,清醒时间相对延长,再加上创伤、疼痛、止痛药和麻醉药物对呼吸均有抑制作用,导致PaCO2 升高,PaO2 下降,而易出现低氧血症,特别是有心肺疾患的老年人和行肝脏手术的患者,手术后回病房后立即给予间断低流量吸氧,增加氧供,预防缺氧.
  
  生命体征的观察.本组100例患者术后回病房分别在即刻、30min、1h直至完全清醒测量血压,发现1h以上清醒的患者,在回病房的1h内舒张压较术前均有下降,这可能与硬膜外麻醉相关.随着麻醉作用消退,手术创伤引起的疼痛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舒张压和收缩压均开始回升,因此,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一般不应少于24h.尤其是老年人和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脉搏和完全清醒时间的观察更为重要.对麻醉术后完全清醒时间、疼痛时间和生命体征的观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麻醉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硬膜外血肿、脊神经根或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等.我们认为,病房设术后恢复室,将手术后的患者集中管理,专人护理.有利于病情的观察,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及早发现和处理.恢复室内氧气、吸引器以及其他必备的急救器材一定要准备充分.对于手术后回病房寒战的患者一定要保暖,虽然麻醉后寒战与体温和外界温度的关系还不太清楚,通过对5例寒战伴呼吸急促、嘴唇轻度发紫患者的观察,发现5例患者手术时间均在2h以上,寒战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腋温并无明显关系.有人认为是麻醉的苏醒过程中由于麻醉药的残余作用使大脑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寒战的发生.手术时间越长,寒战的发生率越高.保暖及预防低体温可防止或抑制寒战的发生,并且可肯定地认为,尽管寒战的发生与机体体温无明显相关,但控制和调节热信息的输入可影响寒战的发生
[1] .因此,采取有效的保暖措施对于控制和预防麻醉后寒战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林成新.麻醉后寒战[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学分册,1998;19(3):160.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