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Ⅱ型早期胃癌内镜诊断1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706 日期:2025-03-12 来源:论文网
作者:傅卫红,张青,傅伟芳,张康泰,闫自强

【关键词】 胃癌
  关键词: 胃癌,早期;内镜检查;诊断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986-06/1998-12共行胃镜检查24000人次,发现Ⅱ型早期胃癌本组11(男9,女2)例,年龄40~71(平均52.3)岁,上胀隐痛6例,腹胀3例,纳差,乏力2例,伴黑便2例.
  
  1.2 方法
  按常规进行胃镜检查.手术前于外院及本院共行胃镜检查19次,除1次因故未取活检外,其余18次均于疑诊部位取活检2~10块,11例中有6例系1次确诊,3例经2次胃镜检查及活检确诊,1例经3次胃镜检查及活检确诊,1例Ⅱb型早期胃癌共经4次胃镜检查,3次活检方得以确诊.
  
  2 结果
  胃窦部5例,胃角2例,胃体小弯3例,胃底贲门1例,提示Ⅱ型早期胃癌好发部位与进展期胃癌相似,以胃窦、胃角、尤以小弯侧居多.11例中Ⅱa型3例,2例位于胃窦部,表现为粘膜略显隆起,边界欠清,表面粗糙呈鼠咬状,取材质偏硬.1例位于胃角,表现为孤立的直径约0.5cm的广基息肉样隆起,舒张时不能消失,顶端轻度充血,无糜烂,质软.Ⅱb型2例,1例表现为贲门近胃底后壁处约0.5cm×0.5cm粘膜苍白区,质地稍硬,触之易出血.另1例表现为胃窦局部略显粗厚,蠕动稍差.Ⅱc型6例主要表现为病变处粘膜糜烂,局部粗糙,呈颗粒样、花斑样或小结节样改变,病灶边界多不规则,范围最小0.8cm×1.0cm,最大3.0cm×4.0cm.全部患者确诊后均行根治手术(R1或R2式),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学类型为管状腺癌6例,粘液腺癌2例,乳头状腺癌2例,鳞状细胞癌1例.侵润深度包括粘膜内癌6例、粘膜下癌5例,其中2例Ⅱc型粘膜下癌有第1站淋巴结转移.术后存活5a以上9例,5a生存率82%,其余病例尚处随访中,其中存活4a者1例,存活2a者1例. 转贴于   3 讨论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每年死于胃癌者约16万人,占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国内外研究表明,早期胃癌及时治疗,5a生存率可达85%~100%,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是提高胃癌治愈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重要途径.本组5a生存率82%,较文献报道低,考虑与病例数少,随访时间短有关.根据病变的肉眼所见形态,早期胃癌分为Ⅰ型(隆起型),Ⅱ型(平坦型),Ⅲ型(凹陷型)3个基本类型.其中Ⅱ型早期胃癌又分为三个亚型,即:Ⅱa型(表面隆起型),Ⅱb型(表面平坦型),Ⅱc型(表面凹陷型)[1,2] .Ⅰ型和Ⅲ型由于有相对明显的隆起(约相当于胃粘膜厚度的2倍,即5.0mm以上)及明显的凹陷或溃疡表现,故较易诊断.而Ⅱ型早期胃癌由于病变与正常粘膜之间缺乏明显的高低差异,且患者常缺乏典型症状,故难以及时诊断.本组资料表明,进行胃镜检查时,对胃粘膜色泽改变,局部质地改变,胃蠕动及舒张性改变及粗糙、糜烂、过形成变化等,均应考虑早期胃癌,在认真仔细观察的同时,对可疑病灶应尽可能多取活检,必要时做特殊染色检查,特别强调第一钳活检.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早期胃癌协作组.340例早期胃癌内镜诊断分析[J].内镜,1996;13(1):16.
  [2]Iseki K,Tatsuta M,Iishi H,Sakai N,Yano H,Ishiguro S.Ef-fectiveness of the near-infrared electronic endoscope for diagno-sis of the depth of involvement of gastric cancers [J].Gastroin-test Endosc,2000;52(6):755-762.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