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方5-FU+EPI+CTX联合治疗Ⅲ,Ⅳ期乳腺癌23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378 日期:2025-03-09 来源:论文网

      作者:贺青卿,范西红,袁廷贵,吴云书,张传祥

【关键词】 乳腺癌
  【关键词】 术前化疗;复方氟尿嘧啶注射液;乳腺癌
  1临床资料
  初诊女性Ⅲ,Ⅳ期乳腺癌患者23例, 平均年龄44.5(32~62)岁. 由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 采用复方5-FU+EPI+CTX联合化疗,即复方氟尿嘧啶注射液(co 5-FU,江苏同泰药业有限公司)起始量120 mg/日,每日增加40 mg, d 1~5;d 8~12重复应用;EPI(表阿霉素,海正药业有限公司)70 mg/m2静注,d 1;CTX(环磷酰胺,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500 mg/m2静注,d 1, d 8. 21 d为一疗程. 每例均完成2个疗程. 化疗前后经B超测量肿瘤及淋巴结大小. 疗效评定标准(WHO标准)为CR(完全缓解): 乳腺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病变完全消失;PR(部分缓解): 乳腺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病变的两个最大直径乘积缩小≥50%;NC(病变稳定): 临床状态无改变,上述指标缩小不足50%;PD(病变进展): 病情进展或恶化. 在2个疗程结束后4 ~7 d手术,术后肺及创面均无感染. 肿瘤化疗前最大径(41.8±2.8) mm;化疗后最大径为(26.3±1.7)mm. 化疗后原发肿瘤明显缩小,经统计学(t检验)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术前化疗临床总有效率(CR+PR)为87%(20/23). 术前化疗结果及手术方式见表1. 手术清除淋巴结癌转移数目见表2. 术后病理学观察,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癌细胞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化疗敏感者可见癌细胞片状坏死和不同程度的钙化,癌巢崩解消失. 无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表1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结果与手术方式及淋巴结癌转移数目的关系(略)
  2讨论
  局部晚期乳腺癌预后差. 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潜在的微小转移灶未能得到控制[1,2]. 为提高这部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应采用综合治疗. 循证医学表明,化疗作为第一步治疗,其疗效优于局部治疗后再辅助化疗. 早期用药,尤其在切除原发癌灶之前予以化疗,有利于杀死亚临床转移灶,降低肿瘤细胞的活性,减少术中肿瘤细胞播散和术后肿瘤转移的机会. 早期足量的化疗能避免全身微小转移灶和化疗耐药瘤株的快速出现[3]. 本组23例Ⅲ、Ⅳ期乳腺癌采用co 5-FU+EPI+CTX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20/23),其中CR 1例(无pCR),病理检查证实了该化疗方案的有效性. 5-FU是细胞S期特异性抗癌药物,其血浆半衰期极短(10~20 min),不容易长时间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剂量强度作为一个可以控制的治疗剂量单位,对化疗敏感肿瘤的疗效有重要影响,加大剂量强度可以提高化疗效果,且能克服肿瘤细胞产生的耐药性. 本方案中co 5-FU 40 mg相当于5-FU 250 mg,而且 co 5-FU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为5-FU的7.7倍,缓慢释放,24 h仍能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5-FU的另一作用特点为G1期阻滞作用,它可使大量肿瘤细胞停滞于G1期,而G1期肿瘤细胞对蒽环类药物最为敏感,故在持续应用co 5-FU的基础上联用EPI可产生显著的协同作用.
  

参考文献


  [1]Sauven P. The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follow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J]. Eur J Cancer, 2002;38:2371-2374.
  [2] 凌瑞,石梅,张洪伟,等. 乳腺癌术后早期辅助化疗的安全性[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5):1430-1432.
  [3]Nieweg OE, Bartelink H. Implications of lymphatic mapping for staging and adjuvant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J]. Eur J Cancer, 2002;40:179-18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