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创颅内血肿粉碎引流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374 日期:2025-03-09 来源:论文网
作者:蔡莉萍,王军,向英,魏寅,曹艳

【关键词】 颅内血肿
  【关键词】 微创术;颅内血肿;围手术期护理
  0引言
  颅内血肿发病率较高,传统的开颅血肿清除术时间长、创伤大,患者痛苦较大. 近几年来我院开展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简便快速、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1临床资料
  我院200112/200406对88(男58,女30)例颅内血肿患者实施血肿清除术,年龄52~76(平均62±3)岁. CT示:硬脑膜外血肿23例;硬脑膜下血肿18例;高血压脑出血47例(基底节区出血31例,颞叶出血9例,额叶出血7例). 根据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20~30 mL 7例,30~50 mL 69例,50~90 mL 12例. 根据头颅CT采取三位立体定位法,确定穿刺点的部位、方向及进针的深度,并予以标记. 常规消毒铺单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在电钻动力驱动下经头皮穿过颅骨后拔出钻头,将硬腔通道送入血肿中心的位置拔除针芯,抽出血肿的液态部分,反复用9 g/L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液从穿刺针套管侧管排出颅外,待冲洗液变清后注入血肿液化剂(尿激酶166.7 μkat,低分子肝素钠208.4 μkat,透明脂酸酶12.5 μkat混合配制2~3 mL),夹闭4 h后开放引流管2 h,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分别在术后复查头颅CT,若CT复查证实血肿完全消失后拔除穿刺针. 术后及出院随访3~6 mo,治愈72例,好转9例,死亡7例.
  2护理体会
  2.1术前护理① 术前病情评估. GCS评分: 3~5分5例,6~8分72例,&>8分的11例.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大小,每30 min测1次,并准确记录在护理单上. 使用降压药物应严密监测血压,避免血压过低使脑灌注量不足,加重脑损伤[1]. ② 心理护理. 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详细地介绍穿刺原理、必要性及并发症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③ 术前准备.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1套,充电电钻1把,无菌穿刺包1个,做好各种常规术前准备.   2.2术中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做好心电血压监测,随时做好抢救准备.
  2.3术后护理①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变化及肢体功能变化. 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术后应有效地控制血压,一般维持收缩压17.0~21.0 kPa,舒张压10.0~12.0 kPa,颅内压保持在0.1~0.3 kPa之间. 若意识障碍加重,应立即打开引流管,必要时行开颅探查. ② 体位和环境管理.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患侧,使头部抬高15°~30°. 保持头部引流管的通畅,避免牵拉、受压、扭曲及高于头部. 病室定时通气消毒,保持室温18℃~23℃,湿度为50%~60%,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预防感染. ③ 预防并发症. 胃肠道并发症: 重症脑出血微创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多见,及时评估患者有无溃疡病史、频繁呃逆、呕吐等先兆症状的出现,特别是脑室出血、丘脑出血、中线移位的重症患者更应提高警惕[2]. 肾脏功能衰竭: 急性脑出血时,血循环障碍和应用甘露醇脱水降压,使肾脏缺血,易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导致脑肾综合征,应定期监测肾功能. 肺部感染: 术后用生理盐水行口腔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禁用吗啡和哌替啶,以防抑制呼吸, 同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④ 记录出入量. 准确地记录24 h尿量,特别要注意每小时尿量变化,若发现进出量不平衡或尿量&<25mL/h,应及时报告医生,防止脱水或补液过多引起心功能不全[3]. ⑤ 加强基础护理. 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翻身时注意头部不宜过屈、过伸或过度转动,以免影响脑血液供应;昏迷患者应鼻饲流质饮食供给营养;鼻饲前吸痰,鼻饲后30 min内避免吸痰,防止恶心、呕吐;术后24 h开始肢体功能锻炼,由被动至主动,由健侧至患侧,时间由短至长,以不疲劳为宜.
  【

参考文献


  [1]李艳萍,张红丽,李士芝. 微创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59-60.
  [2]成慧琴,王环宇.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31例[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10-11.
  [3]毛法瑛. 微创血肿粉碎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例的护理观察[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39-4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