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DLK1蛋白 甲胎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肝癌是较为凶险的一种恶性肿瘤,好发于东南亚及非洲。肝癌在我国男、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分别排第2和第3位,每年有约11万人死于肝癌,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1]。深入研究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是发现新的诊断指标,对于肝癌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在肝细胞癌(HCC)肝组织标本中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DLK1蛋白,探讨DLK1蛋白对HCC的诊断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1999年—2005年经临床诊断及病理确诊的88例HCC标本。其中男性71例,女性17例;年龄19 69岁,平均44岁。
1.2 抗体 DLK1多克隆抗体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韩泽广教授惠赐,AFP一抗、兔多克隆抗体、鼠单克隆抗体购于DACO公司。
1.3 方法 每个标本同时切取肝癌组织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每张切片厚度4 μm,10%甲醛固定。采用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用PBS替代一抗作为空白对照,正常组织作阴性对照,用已知AFP和DLK1阳性片作阳性对照。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3% h3O2作用切片10 min,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PBS冲洗,柠檬酸微波抗原修复,自然冷却后PBS冲洗,滴加一抗 (DLK1 和AFP均为1∶100倍稀释),37℃ 1 h取出PBS冲洗,滴加二抗(DLK1为兔多克隆抗体,AFP为鼠单克隆抗体),37℃ 30 min,取出PBS冲洗,DAB显色2 10 min,自来水终止反应,苏木精复染,烘干,中性树胶封片。
1.4 阳性结果的判断标准 癌细胞胞质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无棕黄色颗粒为阴性。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HCC肝组织中AFP和DLK1表达 HCC组织中DLK1阳性率为56.8%(50/88), DLK1阳性细胞在肝癌组织中呈散在或小片状分布,DLK1多分布在细胞质,部分分布胞外基质中(图1A)。而在癌旁肝组织中无DLK1阳性表达(图1B)。HCC组织中AFP阳性率44.3%(39/88)。AFP阳性细胞在肝癌组织中呈集聚性分布,AFP多分布在细胞质内(图1C)。癌旁肝组织中无AFP阳性表达(图1D)。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染色,×40) A. 肝癌组织DLK1表达;B. 癌旁肝组织DLK1表达;C. 肝癌组织AFP表达; D. 癌旁肝组织AFP表达
2.2 DLK1蛋白的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分析 见表1。结果显示,60岁以上的HCC患者DLK1阳性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者(P&<0.05),DLK1蛋白的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表1 DLK1蛋白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肝癌组织AFP和DLK1蛋白表达的对比分析见表2。表2 肝癌组织AFP和DLK1蛋白表达的关系
3 讨 论
DLK1蛋白又叫脂肪前体细胞因子1,在细胞分化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尤其在内胚层起源的肝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中有表达,随着胎儿胎龄的增加,正常组织中DLK1的表达逐渐减少。本组实验发现,DLK1可在HCC组织中阳性表达,在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这也许与癌细胞高度增殖有关[2], 因此探讨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对于HCC的诊断有重要意义。AFP是由胚胎卵黄囊细胞、胎儿肝细胞和肠道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AFP是HCC较特异、灵敏的标志物,AFP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肿瘤的大小有关,分化程度高或低的癌不产生或很少产生AFP,中等分化的癌细胞的形态、功能与胚胎肝细胞相似,产生AFP的能力较强[3]。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DLK1在HCC中阳性率较高,这一点与AFP极其相似。相比较而言,同等分化的HCC中DLK1的阳性表达要比AFP为高,因此我们认为在HCC免疫指标中DLK1比AFP更具有诊断价值。
另外,根据我们的体会,在病理学水平检测DLK1蛋白的表达过程中,要注意抗体的稀释度、孵育时间、显色时间的控制,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实验结果的误差,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Schafer DF, Sorrell M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Lancet, 1999,353 (9160):1253-1257.
[2] Huang J, Zhang X, Zhang M, et al. Up-regulation of DLK1 as an imprinted gene could contribute to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Carcinogenesis, 2007,28(5):1094-1103.
[3] 张明辉,王江平,李焱萍,等. 9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变化的分析[J]. 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