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康丸对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分泌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5629 日期:2025-03-02 来源:论文网
【摘要】 观察肾康丸对体外高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MC)增殖、细胞外基质分泌(ECM)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1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血清组,开搏通组(剂量为5ng/kg,肾康丸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4、1.2g/kg),灌服相应药物7d,分离制备药物血清。将体外高糖(30mmol/LGlu)培养的MC分为5组:高糖模型组(30mmol/LGlu),正常血清组(体积分数5%正常血清),开博通组(5%开博通血清)及肾康丸高、低剂量组(5%肾康丸高、低剂量血清),另设低糖(10mmol/LGlu)模型组。培养72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噬盐(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纤维连接蛋白(FN)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高糖培养的MC显著性增殖,上清FN含量显著性增加,并出现细胞周期异常,肾康丸能抑制MC增殖,减少FN分泌,并使Go/G期细胞比例显著性增加,而与期及G2/M期细胞比例减少。【结论】肾康丸可通过调整MC细胞周期异常,进而抑制高糖诱导的MC增殖和ECM分泌。
【关键词】 肾康丸 药理学 糖尿病肾病 中药疗法 细胞周期 胞培养 大鼠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全身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DM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约40%的Ⅰ型DM和5%~10%的Ⅱ型DM患者可以发生DN。DM可由多种途径损害肾脏,并累及肾脏的所有结构,从肾小球、肾血管直到肾小管和肾间质,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影响肾功能不可逆转,最终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1]。迄今为止,西医除强调控制血糖、血压外,对该病尚无特效药物。中药制剂肾康丸在临床用于治疗DN多年,具有确切的保护DM患者肾脏的作用[2-3]。肾小球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MC)的变化在肾脏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4]。为进一步探讨肾康丸治疗DN的作用机制,我们观察了肾康丸对体外高糖培养的MC增殖、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tin,FN)分泌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剂开博通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和细胞株 Wistar雄性大鼠,体质量190~230g ,购于南方医科大学(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合格证号:粤检证字第2004A031号;大鼠MC细胞株,购于武汉大学。
  1.2 受试药品和主要试剂 肾康丸由黄芪、芡实、金樱子、玉米须、水蛭等组成,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药剂科生产,批号:20031214;开博通片由上海中美施贵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402032。RPMI1640干粉为美国GIBCO公司产品;小牛血清由杭州四季青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四甲基偶氮唑蓝(MTT)、二甲基亚枫(DMSO)、碘化丙啶(PI)染液、L谷氨酰胺和HEPES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丙酮酸钠为AMRESCO公司产品;RNA酶(Rnase)为上海生工产品;FN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盒由美国Diagnositca公司提供。
  1.3 主要仪器 CO2培养箱由广东新绿洲生物技术研究所生产;XD101型倒置显微镜由南京江南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提供;SWLG1F超净台由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生产;Model ∑960型酶标仪为Meterech Inc公司产品;FACS20流式细胞仪为美国Becton diskson公司产品。
  1.4 药物血清制备 1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血清组,开博通组,肾康丸高、低剂量组。开博通组,肾康丸高、低组分别按5mg/kg、2.4g/kg和1.2g/kg(按照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换算,分别相当于成人37.5mg/d、24g/d、12g/d,即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1倍、2倍和1倍)灌服相应药物混悬液,连续7d。正常血清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最后1次灌药(灌药前禁食不禁水12h)1h后,30g/L戊巴比妥(1.5mL/kg)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56℃,30min水浴灭活,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20℃保存。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第24卷
  第6期肖 炜,等.肾康丸对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分泌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1.5 MC的培养与分组 MC加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FCS)的RPMI1640培养液(含200μg/mL青、链霉素及2.38g/LHEPES),置于37℃、体积分数5% CO2培养箱中培养,取4~8代MC 进行实验。每次实验前细胞经消化,1000r/min离心5 min,DHanks液洗涤,然后重悬细胞(1×105/mL)并用含体积分数1% FCS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 24h,以使所有细胞同步化。同步化后,将MC分为5组:高糖模型组(体积分数1% FCS、30 mmol/L Glu RPMI1640培养液),正常血清组(体积分数5%正常大鼠血清、体积分数1%FCS、30 mmol/L Glu RPMI1640培养液),开博通组(体积分数5%开搏通药物血清、体积分数1% FCS、30mmol/L Glu RPMI1640培养液)及肾康丸高、低剂量组(体积分数5%肾康丸高、低剂量药物血清、体积分数1% FCS、30mmol/L Glu RPMI1640培养液)。
  1.6 MTT法检测MC增殖 MC同步化及分组同1.5。各组MC加入相应药物血清及不同葡萄糖的培养液后,置96孔培养板培养,6孔重复,培养72h后,吸取上清液,待测FN含量。各孔细胞加入5mg/mL的MTT溶液20μL,37℃,继续孵育4h。终止培养,吸弃上清液,每孔加入200μL DMSO,振荡裂解10min,使结晶物充分溶解。酶标仪双波长测定各孔吸光度值(D),以D值间接反映MC在培养孔中的增殖密度(D值越低则说明MC的增殖越弱)。测定波长为570nm,参考波长为630nm,酶标仪所示D值为D570减去D630,以消除非特异性光吸收效应。
  1.7 ELISA法检测培养的MC上清FN含量 上述培养的各孔MC上清,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FN含量,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根据标准品的标准曲线求出相应的含量。
  1.8 流式细胞仪检测MC细胞周期 MC同步化及分组同1.5。各组MC加入相应药物血清及不同葡萄糖的培养液后,置25cm2细胞培养瓶培养,3瓶重复。培养72h后,弃上清,2.5g/L 胰酶消化,收集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2次,4℃、体积分数70%冷乙醇中固定。调整细胞浓度至1×105/mL,加入PI染料(其中PI 50mg/L,TritonX10010mg/L,RNase酶20mg/L)对DNA进行染色,避光孵育30min,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MC在各细胞周期(Go/G1、S、G2/M)所占比例,每组检测5000个细胞。
  1.9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药物血清对MC增殖和上清FN含量的影响
  高糖模型组MC的D值和上清FN含量显著性高于低糖模型组(P<0.01),表明高糖能促进MC增殖和FN分泌。与高糖模型组比较,开博通组,肾康丸高、低剂量组MC的D值和上清中FN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表明开搏通与肾康丸均能抑制高糖诱导的MC增殖和FN分泌。正常血清组与高糖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正常大鼠血清无抑制MC增殖和分泌FN的作用。结果见表1。表1 药物血清对MC增殖和上清FN含量的影响①:P<0.01,与低糖模型组比较(vs the lowglucose model group);②:P<0.05,③:P<0.01,与高糖模型组比较(vs the highglucose model group)(下同)表2 药物血清对MC细胞周期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different medication serum on the cell cycle of MC(±s)p/%
  组别(Groups)NG0/G1SG2/M低糖模型组(lowglucose modeo)381.19±1.468.82±0.799.99±1.34高糖模型组(highglucose model)361.23±1.78①23.39±0.79①15.38±1.51①正常血清组(normal serum)363.90±1.6321.55±1.6714.55±3.29开博通组(capoten)379.63±0.62③10.87±1.10③9.50±1.34③肾康丸高剂量组(highdose SP)382.31±1.30③9.31±0.41③8.38±0.90③肾康丸低剂量组(lowdose SP)373.79±1.37③14.99±0.14③11.21±1.32②
  2.2 药物血清对MC细胞周期的影响
  如表2及图1所示,高糖组与低糖组相比G0/G1期细胞显著性减少,而S及G2/M期细胞显著性增加(P<0.01)。与高糖组比较,开搏通、肾康丸高、低剂量组G0/G1期细胞显著性增加(P<0.01),S及G2/M期细胞显著性减少(均P<0.05或P<0.01),表明开博通与肾康丸均能改善高糖导致的MC周期异常。正常血清组与高糖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正常大鼠血清无改善MC细胞周期异常的作用。   3 讨 论
  MC处于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小叶间的轴心或围绕在小球毛细血管周围,是肾脏3种固有细胞中反应最活跃的细胞,具有单核-巨噬细胞样功能,可以吞噬和处理免疫复合物,清除沉积的大分子蛋白质,维持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并可产生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和多种细胞因子。在正常情况下,MC的数量、形态和位置保持相对稳定,是肾小球形态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病理状态下,MC出现异常增殖,并伴随ECM积聚和多种介质的释放,是导致多肾脏疾病包括DN发生发展和肾小球硬化的重要一环[4]。MC增殖、肥大和ECM分泌过多是DN早期的病理学特征之一,一般在DM患者作出临床诊断时即己存在[5]。Ⅰ型和Ⅱ型DM患者及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DM大鼠都存在这些病理表现。因此,如何抑制MC增殖和ECM分泌过多,成为延缓DN发生发展的关键。FN主要由MC产生,它不仅是ECM的重要成分,而且在病理情况下也参与肾小球损伤及硬化过程。一般认为,在肾小球病变或肾内细胞损伤早期,作为防御代偿机制FN可随细胞增生、ECM增加而增多,或促进MC等吞噬和清除肾内异物,或吸引单核巨噬细胞局部浸润。然而在损伤等因素排除后,FN和其他ECM成分继续随细胞增殖而积聚则可能是肾小球硬化的基础。
  高血糖一直被认为是与DM各种并发症关系最为密切的因素之一,许多学者研究发现,高糖培养MC与DN大鼠存在着相同的病理过程[6]。本研究也发现高糖模型(30mmol/L)组与低糖模型(10mmol/L)组比较,MC显著性增殖,FN分泌水平显著性增加,说明高糖能促进MC增殖及ECM分泌。肾康丸高、低剂量组均能抑制高糖诱导的MC增殖,减少FN分泌,为其在临床上治疗DN提供了实验依据。肾脏细胞的增殖调节最终发生在细胞周期水平上,细胞顺序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就完成一次增殖。根据细胞增殖情况,分化成熟的细胞可以分成3类:持续分裂细胞,终末分裂细胞和暂时休止细胞。MC属于最后一类。在分裂原刺激下,MC活化,离开休止期(G0)进入细胞周期的G1期。当细胞通过G1期后便进入合成DNA的S期,此后便是G2和有丝分裂M期。其中只有G0/G1期时间变化较大,是细胞周期的关键和限速阶段。本研究发现,高糖组MC的G0/G1期的细胞比例显著性减少,而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显著性增加,说明高糖可以通过影响MC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和分泌。肾康丸高、低剂量组G0/G1期的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显著性减少,说明肾康丸可以通过改善高糖诱导的MC细胞周期变化,阻止MC进入增殖期,从而抑制MC增殖和ECM分泌。有研究显示肾康丸组方中一些中药具有抑制MC增殖的作用。如黄芪等提取液喷雾干燥粉末可以抑制高糖引起肾小球MC增殖[7],水蛭中的水蛭素能够显著下调凝血酶介导的MC增殖[8]。此外,有人认为体内过多的葡萄糖是一种内生的甘浊之邪,根据五味理论,酸能克甘,因此酸味药物可以克制和消除体内的甘浊之邪,而其实验结果也表明酸味中药山楂对高糖培养下的MC有保护作用[7]。
  综上所述,肾康丸组方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MC增殖和ECM分泌,其作用机制与调整MC细胞周期异常有关。

参考文献


[1]Yu L H,Ren S T, Li H L,et al. Pathological evidence for pathogenesis of renal damage in diabetes mellitus:Evidence of pathology[J]. Zhongguo Linchuang Kangfu, 2004,8(12):2274.

[2]陈国宝,魏连波,龙海波.肾康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5):260.

[3]肖炜,魏连波,马云,等.肾康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6,32(12):1007.

[4]Shankland S J.Cell cycle regulatory proteins in glomerular disease[J]. Kidney Int,1999,56(10):1208.

[5]Schena F P,Gesualdo L. Pathogenetic mechanism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J]. J Am Soc Nephrol,2005,16 (Suppl 1):S30.

[6]Weston B S,Wahab N A,Roberts T,et al. Bacitracin inhibits fibronectin matrix assembly by mesangial cells in high glucose[J]. Kidney Int,2001,60(5):1756.

[7]孙敏,樊宏伟,赖红容. 中药对高糖作用下牛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11(5):399.

[8]何庆南,易著文,陈香美,等. 凝血酶诱导人胚胎肾系膜细胞增殖和PAI21 表达的研究[J].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25(2):191.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