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褐藻糖胶/药理学 高脂血症/中药疗法 高脂血症/血液 脂代谢酶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在血浆脂蛋白代谢过程中,有许多脂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脂蛋白脂酶(LPL)、肝脏甘油三酯酶(HTGL)、肝脂酶(HL)和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LPL和HL可催化乳糜微粒(CM)和促进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的甘油三酯水解。LCAT催化新生高密度脂蛋白(HDL)表面的游离胆固醇酯化,使HDL表面游离胆固醇酯化转入核心部位,使体积?⒃才套吹母呙芏戎鞍椎ü檀迹℉DL3C)逐渐转化为体积更大的HDL2C,HDL就这样转运酯化胆固醇的消除过程[1]。以上脂代谢酶的活性与血脂水平紧密相关。本试验旨在探讨褐藻糖胶(FPS)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酶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 褐藻糖胶(FPS)由广东海洋药物研究所提供;绞股蓝总苷片为安康正大制药有限公司产品,批号:Z10041204。
1.2 动物 健康雄性SD大鼠,清洁级,体质量180~220g,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2004A011。
1.3 试剂与仪器 总胆固醇(TC)试剂盒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80451;甘油三酯(TG)试剂盒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220371;总脂酶(LPL+HL)试剂盒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批号:20040920;722型分光光度计为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产品。
1.4 高脂乳剂的配制 按文献[2]方法配制。
1.5 高脂模型复制[2]及药物治疗 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绞股蓝组(剂量为30mg·kg-1),FPS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0.1、0.2、0.4g·kg-1),每组10只,各组均喂以基础饲料。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每日按10mL·kg-1·d-1的剂量灌胃(ig)高脂乳剂,28d后眶静脉丛取血,测定血脂各指标,证实模型复制成功。然后,每天上午分别灌胃给药,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蒸馏水;下午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灌胃高脂乳剂,每周测体质量1次,以便调整给药量,共给药4周。
1.6 血清和肝脏TC、TG、LPL、HL的测定 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7 血清LCAT的测定 参照蒋宪成等[3]的方法,利用血清中原有卵磷脂与胆固醇作底物,保温一定时间,由于LCAT作用,血清中胆固醇酯增加,而游离胆固醇减少,然后应用胆固醇氧化酶使胆固醇氧化,同时产生h3O2,后者与4氨基比林及本酚在辣根过氧化酶作用下生成红色醌亚胺,在500nm处进行比色可测定游离胆固醇(FC)含量,以FC的减少量(即胆固醇酯化量)表示LCAT活性大?2僮鞣椒ǎ喝?份新鲜血清各0.1mL,其中1份置56℃水浴,另1份置37℃水浴,各1h,立即分别按试剂盒说明测定FC的含量。
1.8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FPS对大鼠血清TG、TC及肝脏TG的影响 表1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G、TC及肝TG均显著性升高(P<0.001);除高剂量组对血清TG无明显影响外,FPS3个剂量组可显著性降低血清TG、TC及肝组织TG含量(P<0.05或P<0.01或P<0.001)。
2.2 FPS对血HDLC、HDL3C、HDL2C及HDLC/TC的影响 表2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DLC、HDL2C浓度及HDLC/TC比值均显著性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FPS低、中剂量组HDLC、HDL2C浓度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FPS低、中、高剂量组HDLC/TC比值亦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01)。 2.3 FPS对血中LPL、HL、LCAT的影响 表3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LPL、HL、LCAT活性均显著性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FPS低、中剂量组LPL、HL、LCAT活性均显著性升高(P<0.05或P<0.01),以中剂量组更显著。
2.4 FPS对肝脏LPL、HL的影响 表4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脏LPL、HL活性均显著性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FPS低、中剂量组LPL、HL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且均以中剂量组效果更显著。表1 FPS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表2 FPS对高脂血症大鼠HDLC、HDL3C、HDL2C及HDLC/TC的影响表3 FPS对高脂血症大鼠单位时间(h)血清LPL、HL、LCAT的影响表4 FPS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LPL、HL的影响
3 讨论
LP可催化CM和VLDL中的TG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水解时释放的磷脂、胆固醇转移至HDL2C,即促进HDL3C转化成HDL2C,使这些大颗粒脂蛋白逐渐变为较小的残骸颗粒。HL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存在于肝脏和肾上腺血管床内皮细胞中,在肝素的作用下释放入血。目前认为HL可继续LPL的工作,进一步催化水解CM和VLDL残骸颗粒中的甘油三酯[1]。本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FPS可显著升高血清和肝脏中LPL、HL的活性,从而使FPS组TG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这说明FPS可能通过增加LPL、HL的活性来降低血清TG的水平。
LCAT是肝脏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存在于血液中,其功能是催化卵磷脂分子二位脂酰基转移到胆固醇第三位羟基,生成胆固醇酯(CE),血浆90%的CE由LCAT催化反应形成。HDLC为有效抗动脉粥样硬化因子,可将外周组织的游离胆固醇转移至肝脏代谢,有利于减少胆固醇在外周组织细胞中的聚集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广泛性损害。影响HDLC代谢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LCAT活性。因为LCAT不断使HDL表面游离胆固醇酯化转入核心部位,使HDL表面与血浆及周围组织细胞的游离胆固醇含量继续形成一定的浓度梯度,有利于游离胆固醇不断地向HDL转移。随着HDL3核心内CE不断增多,逐渐转变为体积更大的HDL2。HDL2一部分转运酯化胆固醇至肝脏代谢,一部分则转化为胆汁酸并排出体外[1]。代谢动力学研究也证实,FPS组LCAT的活性显著提高,HDLC、HDL2C浓度显著增加,HDLC/TC比值也显著提高,说明FPS具有激活LCAT的作用,可显著增加HDL2C的含量,从而促进胆固醇的逆转及清除。
参考文献
[1]赵水平,王钟林,陆宗泉.临床血脂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81.
[2]刘明,董超仁,苏静怡.一种简易大鼠高脂血症模型[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9,5(2):119.
[3]蒋宪成,庄庆祺,梅美珍.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的简易测定法[J].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985,12(2):259.
[4]Jean G L,Francina G.Some effects of chitosan on liver function in the ra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