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教学浅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860 日期:2023-12-10 来源:论文网
中国是诗的国度#12290;古典诗歌是中华民#26063;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古诗#23545;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65292;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38738;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21021;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32463;锤炼的名篇佳作。本文就古诗教学#30053;谈点个人意见。
  一#12289;探究背景,进入诗境
#12288;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26102;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27599;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20250;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39035;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36973;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30340;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这样对于#35799;歌的理解就更加全面而#20855;体了,而且对情感的把握拿捏得更#20934;,为诗歌的吟诵和理解垫定了良好#30340;基础。可以说,充分了解#35799;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27468;意境的前提,也是一#25226;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
  如教学孟浩然的lt;lt;望洞庭#28246;赠张丞相gt;gt;,#22914;果不对孟浩然官场失意和唐#20195;诗人入仕情怀的介绍,我们就#26080;从捕捉孟浩然那种“坐观#22402;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急切的入#20181;心情。
  再如教学杜#29287;《泊秦谁》,先有感#24773;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27963;在晚唐时代,当时唐#26397;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25671;,然而当朝的达官#36149;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20173;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24402;,有案不办。杜牧#26159;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30340;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22330;面后,感到非常悲愤#65306;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23448;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30171;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65281;
  二、诵读#25104;韵,领悟感情
  通过富有艺#26415;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35299;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20307;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26356;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24819;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12288;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36825;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33324;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22810;,按表意节奏划分少。#22235;言为“二二”节奏,如“东#20020;/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12290;五言有“二二一”节奏,#20063;有“二一二”节奏#65292;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31229;,带有/荷锄/归”。#19971;言有“二二三”也有#8220;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24237;花”,另外还有“二二#19968;二”节奏,如“春蚕/到死/#19997;/方尽,蜡炬/成灰/泪/始#24178;”。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32780;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36824;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12289;苍凉悲怆的《渔家傲#12299;,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22825;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22766;的《过零丁洋》,#22996;婉含蓄、缠绵绯恻的#24773;诗《无题》,与世#26080;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22269;忧民、沉郁顿挫的#12298;春望》。
  #25105;以为古诗教学的重点应是#25351;导朗读。朗读时注意停顿、节#22863;、轻重缓急。反复品读,读#20986;韵味,熟读成诵,#22312;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21644;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20307;验,达到潜移默化的#30446;的。
  三、#21697;味语言,整体感知
  诗歌讲究“炼#23383;”,古有“吟成一个字#65292;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8220;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32654;谈,都说明遣词炼#21477;的讲究和艰难。
  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35821;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23665;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19981;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24742;,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23601;是含蓄不露,这就#26159;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35799;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23601;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19968;种幽静清寂的境界。又如“孤帆远#24433;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8221;,这句诗有三层境界,“#23396;帆”一层,“运影#8221;一层,“碧空尽”又一层。①老朋#21451;孟浩然坐船走了,渐#28176;地,连他的船也望不#35265;了,只能望见孤帆一#29255;,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②直到孤#24070;也看不见了,只看见#38544;隐约约的帆影,李#30333;还在岸上望着。③最后#36830;帆影也在碧空里消#22833;了,李白还在岸上#26395;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35821;地在天边流着。这是多么深#21402;多么感人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30691;! #20813;费论文下载中心
  炼字用词要有选#25321;地讲一讲,因为有利于学习语言,#31215;累语言。古诗词在这方#38754;很讲究,例子很多,#20363;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39532;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82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24515;”,等等,其中加点的字#37117;是很值得揣摩的。
  要防止对字词#20316;繁琐分析讲解,而忽略品味#36175;析、整体把握的做#27861;。在教学中,很多教师#25226;古诗等同古文,进行逐字逐句的#35299;释,甚至翻译成文,这不仅破#22351;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建筑美,#20063;破坏了审美者在审美时的主#35266;体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到头来,#19968;首内容和形式俱佳的诗#27468;杰作让学生只收获了几句干巴巴的#29255;言只语。
  #22235;、创设情境,引入意境
#12288;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27468;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30340;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20114;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22659;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26223;中藏情,得无我之境#12290;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26144;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27665;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23450;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37197;合,引导学生根据#35789;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24819;象,进入诗歌的意境#20013;,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35799;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27491;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22914;凭借描绘、伴音朗读、简笔图示以#21450;电教媒体等手段,向学#29983;描述(图示)自己在诗中所#30475;到的生活画面,尽可能达#21040;传神的地步。通过散文#25551;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65292;唤起读者心中的意#35937;。
  散文描#36848;法,运用联想和想像,用散#25991;式的语言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或#24418;象。音乐烘托法,在朗读#20013;配以音乐,让音乐走进#21476;诗,用音乐来诠释#21476;诗,烘托气氛,让学#29983;在赏心悦耳的音乐中展开联想#65292;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21516;一棵树上的两片翠#32511;的叶子”。绘画激趣#27861;,利用古代山水画、课#25991;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30011;创设情境,演绎古诗。
  要将学生引入诗#27468;的意境,教师要带着#39281;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舍得#8220;情感投入”融诗人之#24773;、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28909;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22788;,诗人、教师、学生共鸣。#26524;真如此,定能提高悟性悟#24615;。
  总之,#25105;以为,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24863;情,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方#27861;主要是品评、朗读、背#35829;。通过品评得其精要#65292;通过朗读领悟作品#25152;抒发的思想感情;进#32780;背诵,加深理解,积累语言。如#33021;这样,可以期望逐步提高学生阅读#27427;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潜移#40664;化,陶冶性情。转#36148;于 免费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