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已经成为高考#30340;常考题,出现在第二卷(16#65289;小题,分值为6分。#22823;考将近,我想将自己在教学过程#20013;检验过的,认为较行之有效#30340;一套解题方法介绍给广#22823;考生,希望能助一臂之力!也#26399;盼着有识之士的交流!
一 、诵读,初步领会—#8212;“一个都不能少!”
诵读,初步领会#35799;歌内容是做题的第#19968;步。诗歌语言的高度#20957;练,使我们很难获得#20016;富的信息。所以,我们不能放#36807;任何一个可以获取信#24687;的表述点,必须做到“眼观六#36335;,耳听八方”。我想以#19979;几个着眼点是我们要留意的:#39064;目、作者、朝代、诗文及注释。用#19979;面的小诗来概括这一步:
“一个#37117;不能少”
#12288; 诗题常是诗眼,作者时事相#20851;。
诗文不懂难免#65292;注释绝非无关。
例如下题:
剑#38376;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23576;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39746;。
此身合是诗#20154;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请#31616;要分析诗歌中人物形象。
很多学生乍一读#65292;会认为这是一个游子的形象,因为#20182;着眼与“远游无处不#28040;魂”一句;也有一部分#23398;生认定是位诗人,因为他有结#23614;两句为证。此时,我们可#20197;告诉他们此诗的作者是陆游,#26377;些同学要大跌眼镜了。他们也会随#21363;改变认识——陆游是爱国主义诗#20154;啊。那么,我们再告诉他们背景注#37322;——诗人正在抗金重镇南郑整治#20891;队,被调回成都做安抚使司参议,#36884;经剑门山作此诗。学生#20250;很自然的想到陆游的另外两#21477;诗——“楼船夜雪#29916;洲渡,铁马冰河入#26790;来。”这样,诗歌所#21051;画的人物形象(胸#24576;报国壮志而无从施展的爱国将领#65289;就自然浮出水面。显然,“游子”#8220;诗人”等是不足以表白#35799;人情怀的。如果能#32852;想到杜甫的“文岂#25991;章著,官应老病休#8221;,就能更好的理解诗人的苦衷:#22766;志难酬,不情愿做个“#35799;人”,“细雨骑驴入剑门#8221;的行为实在是无奈之举啊!而前文#30340;“消魂”更是一种极度的#30171;苦了!任何一首诗歌的理解#37117;不能忽略以上几点#65292;用一部电影的名字来概括就是“#19968;个都不能少”!
二 、弄清问题——“#20511;我一双慧眼吧!”
在将题目中#30340;每一个信息点都细#32454;看过之后,要保持#22836;脑清醒的来审读题干。#35201;弄清“问什么,怎么问”,#26041;能做到“答什么,怎么答”#12290;有好多学生在回答#38382;题时答非所问,就是#22240;为弄不清该点。我们要留意#38382;的是形象,是情感,#26159;含义,是作用,还是手法及作用#12290;近几年来多考炼字类问#39064;,但分析时还是离不开综#21512;信息的获取。弄清问#39064;“问什么,怎么问”,#20043;后,我们就能很明确的#20877;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重点突破#8220;答什么,怎么答”。#20063;好从我们的知识库#23384;中找到相应的答题术语#65292;并很好的调动已知信息来攻破问#39064;。当然,我们会很自觉的套用一些#31243;式思维,来帮助我#20204;分析问题。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12288; 题干中往往会出现提示语, 这些提示语就#26159;我们分析问题的出发点与终结点#65292;是我们所整理的答案的中心语,如#35805;题作文中的话题一样。让我们将它#37325;视起来,向“它借一#21452;慧眼”!例如:问题——诗#35780;家认为“开窗放入大江来”#19968;句颇有气势,你认为呢?请#31616;要评价。——中的“气势”一#35789;应该作为题干中的关键词#12290;我们在考虑问题时就#35201;以“气势”为中心。再例如2004年高考试卷的16#23567;题的(1)“古诗词特别讲究炼字#65292;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19978;的作用”中的“表情达意”即#26159;关键词,就是我们分析问题的着#30524;点。
三 研读#35799;歌,融会意境——“掀起你的盖#22836;来!”
重塑诗歌表达的每一#29289;象,形成情境的再#29616;,领略“境”之特点,#34701;会诗歌意境。做到#8220;入境”,方能“入情”。只有#25581;开意境的“盖头”,才能看清思#24819;感情的“眉目”。留#24515;用词的感情色彩(特别是形容词与#21160;词),尽可能“嗅”出#21619;道来。要有“一切#26223;语皆情语”的意识,才#33021;体悟诗人的思想,感受诗人的#24863;情。在做题时,我们要做到:凡分析“景语”的#39064;一定要用到“情语”,凡分析“情语”的题都用#21040;“景语”。例如,“两个#40644;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22825;”中的“黄”、“翠”、“白”、#8220;青” 等表鲜明色#24425;的词语,很容易让读者眼#21069;浮现出盎然的喜春#26223;象;而“鸣”又给画面配#19978;动听的音乐,“上”又使画面#21160;感十足!诗人的欢喜之情自#28982;托出。而“碧云天,黄#21494;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26469;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展#29616;的则是一片荒凉、凄#28165;之景,让人顿生凄凉#12289;孤苦之意啊!结尾#19968;句“都是离人泪!”写尽相思情#12290;而苏轼的《谁龙吟.#26472;花词》就是更好的范例了!
我#24819;用下面的一首小诗来概括这一#36807;程:
#8220;掀起你的盖头来”
#12288; 意象相连成意境,情语藏在景语#20013;.
花有肥瘦月圆缺,人有#21916;怒哀乐情.
四 、归纳答案----“妹妹你#22823;胆的往前走!”
如果以上工作#37117;能做好, 归纳答案#24212;该不是很难。但我们要做#21040;:回头看看问题是“#38382;什么,怎么问”的,利#29992;诗歌中的意象、氛围#12289;情感来分析;在总#32467;答案时要运用文学鉴赏的术语,再#32467;合诗歌适当的展开(是如#20309;得出的结论);当然,要做#21040;我们的分析与某些答案一模一样#26159;决不可能的,并且诗歌鉴赏题#24050;经明确指出:此题为开放性题型#65292;不给参考答案。“有一千个读者就#26377;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我们能做#21040;自圆其说,就算是成#21151;的。例如评杜甫诗句“感时花溅泪#65292;恨别鸟惊心”的艺术手法的鉴赏。#35768;多同学会认定是“拟人”#30340;手法,并且能将答案写的很精彩#65292;很丰满。可事实上呢#65311;诗评大家却认为是“反衬#8221;之法,用“花”之美、“鸟”#20043;乐来反衬自己“国破山河在#8221;的悲痛心境,花鸟固然美,诗#20154;却无心欣赏啊!那么#65292;怎么判分呢?不要怕,不会给你#20302;分!
让我们记住以下#30340;几条口诀——
紧扣问题,回归诗#27468;。
运#29992;术语,适当展开。
自圆#20854;说,大胆做题!
当然,以上#30701;文仅是个人所见,难免有#25152;疏漏,还希望教师#20204;在好多方面收集材料。
附:诗歌鉴赏#30340;常用术语——“没有你,#19990;界寸步难行!”
因为诗歌鉴#36175;术语的积累已经不属于解题#27493;骤,在此不再赘述。#36716;贴于 免费论#25991;下载中心
“古诗鉴赏的做题步骤”一窥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科教育论文,免费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下载,中英对照学科教育论文,学科教育论文代写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