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创新教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834 日期:2023-12-10 来源:论文网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阐#37322;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的#20154;文性,培养学生的语文#32032;养,课程内容着眼于生活化。#20174;而提出了进行语文创#26032;教育的几点做法。
  关 键 词:新课#31243;理念 人文性 语文#32032;养 创新教育 审美教育 德#32946;教育

#12288; 新的一轮基础教#32946;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35838;程功能、结构、目标、内容#21644;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21019;新。这对我们广大教#24072;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25105;们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26356;新教学方法,使自己尽快进入#26032;课程中,并伴随新课程#30340;实践而成长。在语文教学方面,#26356;新教学方法的前提是必须#20102;解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2288; 理念之一:语文的人#25991;性 。 《全日制义务教#32946;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31216;“课标”)把语文#23398;科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35201;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37325;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25991;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29305;点。”这一性质的#30028;定,应当说是语文教育界经过长期#23454;践探索而达成的一#31181;共识。肯定了语文的人文性符合#35821;文课程的实际。语文本身是一种文#21270;,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31185;,但它又与一般人文学科不#21516;,是一门带有工具性的基础#20154;文学科。作为课程主要资源的教#31185;书以文选方式呈现,选文从不同侧#38754;,运用不同方式反映人类生活,内#23481;丰富多彩,而不是直接单纯地展#31034;“工具”。确认语文的人文性,有#21033;于全面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23427;意味着学习语文,应在广泛吸收#20154;类文化营养,培养理性#31934;神,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不断提#39640;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33021;力。课标正是由于对语文课程#24615;质全方位的、内涵丰富的定位#65292;进而才形成了囊括于工具性知识、#25216;能和人文精神、道德情操及个#24615;风采的课程新概念“语文素养”#12290;
  理念之#20108;:培养学生的语文素#20859;。是语文课程标准#30340;核心概念,它的主要内容包括:#28909;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29702;解和运用祖国语文#65292;具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实际#38656;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21147;、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良好#30340;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健康的审美#24773;趣。语文学科是一门专门培养语文#32032;质的基础人文学科,而培养语文#32032;质或者说语文素质的养成#65292;正是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12290;因此,进行语文课程教学,必须以#35821;文素养为核心。教学#36807;程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8221;极为重要,它可以涵盖识字#12289;写字、听、说、读、写诸方面#65292;是真正意义上的“#24037;具”的准确内涵,是语文#25945;学的直接目标,也#26159;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35838;标从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和#19981;同侧面提出了语文课程的#30446;标体系,即尽可能充分地发展学生#20010;体的能力体系。其#20013;包括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33021;力、激发其想象力和#21019;造潜能,这是语文素养中的重要#20869;容。语言能力是指以语言#31215;累为基础、语感培养为指向的实#36341;性能力,分别表现#20026;注重情感体验、丰富精神世界、独#31435;自主的阅读能力、耐#24515;专注地倾听、文明得体地表达和#27807;通、富有感染性和#35828;服力的口语交际能力,感#24773;真挚、条理明确、追求独特#24863;受、有创意的写作能#21147;,以及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21147;。课标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35821;文素养,实质上就是要求发#23637;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20064;语文,逐步养成良#22909;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实#29616;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理#24565;之三:课程内容着眼于生活#21270;。课标着眼于课程内容与#23398;生主体经验世界、情感世界的内#22312;联系,关注不同地区#12289;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30340;需求差异而对课程#20869;容予以不断调节和更新#21457;展。课标确立了崭新的理念:“#35821;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65292;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33021;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35782;的系统和完整。”在实施#24314;议部分,更是具体要#27714;:“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20462;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38598;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因为学#29983;的语言能力不可能从系统完整的基#30784;知识及其训练中转化#32780;来。课程着眼于生活,突#20986;语文实践。其一,教材内容安#25490;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密#20999;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21644;想象世界,从而扎根于学#29983;的心灵深处;其二,着眼于知#35782;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24230;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设计#35838;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24615;的语文素养,教材的体例和呈现#26041;式灵活多样,注意为学生#35774;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39064;;其三,教材富于开放#24615;和弹性,既合理安排作为#20849;性要求的基本课程内容,又要给地#26041;、学校和教师留有个性化开发和选#25321;的空间,特别是为学#29983;主体留出自主取舍#21644;拓展的空间。因此,学#20064;语文只有将课堂语文学习同社会#29983;活言语实践结合起来#65292;言语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到#23454;处。课标特别提到,在#25945;学中尤其要重视良好的语感和#25972;体把握的能力,还要有意识地#24378;调在生活中学语文。#29983;活言语实践既是课堂言#35821;学习的源泉,又是课堂#35328;语学习的延伸和补充。我们的教#24072;要在课标的引导下走出“课#22530;为中心”、“教科#20070;为中心”的误区,开发课程#36164;源,使语文教学达#25104;共识:“语文学习的外延与#29983;活相等。”
  由于语文#26032;课程理念的更新,同时#20063;要求语文教学的观念需要#21019;新,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21019;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26377;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12290;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26377;机地渗透到语文教#23398;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24471;至关重要,语文教学#23454;行了创新教育,可以#32473;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21147;,我想可以从以下几#26041;面去实践:
  一、教学方法的#21019;新
  传统#30340;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24490;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23556;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26524;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教一#31687;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26223;、作者简介、段落#22823;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12290;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20851;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26032;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23548;致:教师说得头头是#36947;,而真正听、说、读、写能#21147;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24471;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24555;活,而学生却是“雾里看花”#65292;临考总搞题海大战、#26102;间加汗水、日光加灯光,#36825;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所#26377;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12290;我们必须要考虑:(一)#24590;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36259;。“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23398;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25104;功了一半。”(于漪#35821;)兴趣对求知对创新#30340;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二)如#20309;才能培养学生良好#30340;学习习惯,良好习#24815;的形成,是学生主#21160;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25484;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20214;,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12290;(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意#24535;品质。有了兴趣和习惯#36824;远远不够,要有坚强的毅#21147;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65292;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四)#22312;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27861;,要大胆走出课文#12289;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外长肉#65292;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23637;宏图。
 #12288;二、教学手段的创新
  教师授#35838;一直拥有的是三尺讲#21488;,三寸粉笔,两袖清风。#36817;年来有多了一块小黑板,稍微#20016;富了一点。伴随着教改的轰轰#38647;声又多了投影器,#37197;了录音机,这一改#38761;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总吃#33760;菜豆腐总会腻的,因为投#24433;片总是永恒不变的一种颜色#65292;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20102;。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33041;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20960;乎可以无所不包,#26080;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21464;的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20307;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23427;容量大,效率高,很#23481;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30011;面、神秘的背景、#20142;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24418;、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22855;不意的拓展延伸,都#28608;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21457;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25552;高课堂质量,加入#21019;新分子的目的,让#23398;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21019;新的一代新人。
  三、教#23398;观念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就是“#20256;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30340;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65292;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37117;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24072;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22238;答成了学生的必须#20041;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学生思维#65292;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那这样的#25945;育还从何谈创新呢?#22240;此应转变观念,建#31435;一种“大语文”观,#35753;单一的课本知识传#25480;变成多样化的传授,#35753;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33041;、多疑、多发现;在#38405;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12289;探索,出新成果;#35201;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23398;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24615;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1、#35753;一言堂变成群言堂,#28608;发学生创新。
  面对我们的学生我不禁有#20123;担心,他们已经习惯#25945;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24615;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23436;全一致,不说;总怕#38169;,不说。久而久之成了#25945;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21147;、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32447;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来#21457;言,然后都举双手赞成,#25152;以答案总是唯一的。其实语文教#23398;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27573;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28165;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19968;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29983;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23618;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36753;就要及时给予肯定#65292;不要在他们发言的第一#27425;就扼杀他们的创新能#21147;。并且阅读一篇课文,你不#25304;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29730;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27425;,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12289;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29289;、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21516;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36215;自己的创新意识。在#12298;七根火柴》教学中#65292;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35805;来说明这是一个什#20040;样的故事?大家七嘴#20843;舌、各抒己见。有说一#20010;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20851;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65307;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20010;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30340;故事;一个无名战#22763;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8230;….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31572;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26032;,这样的发散思维中#24050;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20869;容,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65292;又培养了能力,你看,#22823;家说的多好啊!
  2、创造性的#36827;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25991;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23548;,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35753;学生做,以提高他们#30340;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21313;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22806;阅读,学生自主阅#35835;,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21040;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35838;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23548;、有创造性地指导#12290;(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35745;划。这是学生课外#38405;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20013;途做必要修改,使#20854;常新,保证切实可行。(2)指#23548;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32473;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21647;、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35835;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21367;有益的目的。(3#65289;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38405;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24335;到内容反复深化,并#36866;时使用工具书,(4)阅#35835;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5)#35201;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12290;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阅读并得到良#22909;效果的目的。
  作文#21482;有“读万卷书”,才能“行#19975;里路”,有了材料#65292;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22312;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我认#20026;应当这样:(1)#25552;前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30340;时间,准备材料。#65288;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35838;,可适当推后。(3)#21487;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20197;培养学生写作兴趣#12290;(4)为保证大面积提#39640;写作水平,就要加强#26816;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65292;提高评析质量。另外#65292;还可借办黑板报、手抄#25253;,向报社投稿等方法#28608;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水#24179;。
  3、#31361;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8221;为“学问”。
  一#30452;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20998;低能,何谈创新?为#27492;,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20307;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23376;”。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35753;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35299;疑。如讲《愚公移#23665;》之后,教师肯定#24858;公移山的精神,然而学生有逆向#24605;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30340;看法。还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31561;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使#23398;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65292;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4、在语文教学#20013;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25945;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30693;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32946;。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21476;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24072;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23454;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12289;寻找规律,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23398;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31181;自然美,《勇气》是一种#20154;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种社会美#31561;。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21697;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20855;体的美,如音乐美、#32467;构美,内容美、音乐#32654;、艺术美等。可结合教师讲#35780;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发现#32654;,创造美,提高美的创造力#12290;
  总之, 创新教育是#19968;个崭新的课题,在新#35838;程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学更#38656;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23427;向更加正确、健康、文#26126;的方向发展。当然,#21019;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19981;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25226;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65292;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25165;能推进语文教学整#20307;改革,提高素质教#32946;水平。 免#36153;论文下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