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35821;文教改 夯实“#21452;基” 突出“双#20027;” 提高#32032;质
#12288;2001年6月国务院作#20986;《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23637;的决定》,明确 指出:“实#26045;素质教育,必须全#38754;贯彻党的教育方针。。。。。。#31471;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24565;,面向全体学生,加#24378;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22521;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23454;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21457;展和终生发展打下基础。”于是#19968;场素质教育的热浪在全国兴#36215;,“创造性学习”“研究性学#20064;”“发展教育”“能力#25945;育”等教育方式纷纷出台,“学生#20027;体,教师主导”的“双主”#25945;育理念风行全国。经过#19977;年多的 改革,#25105;们发现,我国基础教育确实#26377;了长足的进步,但改革中存在#30340;明显问题却也不得不引起我#20204;的高度重视。
#32032;质教育在推进的过程中,暴#38706;出来的主要问题是#65306;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22320;位而忽视了教师的 主#23548;地位;过分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而#24573;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过#20998;强调课堂的活跃而忽视了学生的#29420;立学习。下面我就本#38382;题做如下三方面的透视#65306;
#19968;、“双主”地位中教师“主导#8221;角色弱化。
在素质教育的#28010;涛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大#23478;甚至专家推崇的所谓“公开课#8221;“展示课”“示范课”,#25972;个课堂都强调学生参#19982;的程度,强调学生的#20027;观意见和个人发现#12290;甚至一些人评课的标准就是简单的#20197;学生参与的多少来决定#35838;的好坏。有人还极力推崇一种说#27861;:老师就是电视节目的主持人,#24403;汪涵、马可那样的老师,于是课#22530;就变成了演播厅,可以象电视娱#20048;节目一样,设法追求新颖#12289;轻松、愉快,而忽视了教#23398;的根本目的和教材对相关教学#20869;容关于知识与能力的具体要求,#35838;堂上老师就是充分的#35753;学生说,学生则尽管大胆放肆的说#65292;可以不着边际、不#24471;要领,可以钻牛角尖,可就#26159;不允许老师说“不#8221;字,一说就会被扣上“挫伤学#29983;的积极性”“扼杀学生#30340;个性”等大帽子。更#26377;甚者,作为老师还有意识#30340;引导学生做简单重复的所#35859;创造性发言。曾经有一堂全省的#39640;三作文公开课,上#35838;老师让那听课的30#22810;个学生反复的说他们的创新构思,#32467;果一节课的内容“说”#20986;了两节课,同样得到了省内#22806;专家的好评。这一#20123;表明,在当前的素质教育中,#25105;们的教师甚至教育领导、专家#22312;认识和行动上存在很大的一个误#21306;。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地位的#30830;立,必须遵循教育#35268;律。对于知识与能力,确#23454;不要“满堂灌”,要#35753;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获#24471;。但也不能“满堂混#8221;,教师的教学中“随波逐#27969;”、听任学生思维之水“江河#27178;溢”。其实学生的很多思维、很#22810;观点还需要老师去#24341;导,去规范,甚至有的知识还必#39035;有老师来教。我们虽#28982;不能把老师的职能仍然定位为#8220;传道、受业、解惑”,但古人奉#34892;的这三点,在教师职能#20013;仍必须占有地位。文学鉴赏#20013;强调鉴赏的差异性,有一个说法#21483;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33713;特”。但总得有一个#22522;本的共性的东西呀,总不能“公#35828;公有理,婆说理更强”#21543;。如果实施这种“开放教育”#65292;那实际是对教师“主导”#22320;位的否定,最终将导致教#24072;无用,教育无能,那后果多么可#24597;呀。
从理论和实践来说#65292;“开放式教学”不是放开什#20040;都不管。学生的语#25991;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有#21548;、说、读、写四个方面的内容,而#19981;是只说不听。新课标强#35843;的教学也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协#20316;”,所以,教学活动应该是双方#21442;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30340;自主学习、研究和探索,#25945;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保#35777;,教师的主导地位也必#39035;得到应有的体现。 免费论文下载中#24515;
#20108;、“双基”教学在“创新”#12289;“探索”中丧失。
随着对“中#23398;语文教学误尽苍生”的过激观点的#24066;场的越来越大,全国上#19979;对现行中学语文教学进#34892;了全盘否定式的批判,中国学生的#39640;分低能,中国之没有诺#36125;尔科学奖,中国留学#29983;的低能等主要属于#39640;等教育的问题全扣到中学#25945;育的头上。媒体则把一个韩寒,#35828;成是“韩寒现象”,把#24618;才韩寒说成是中学教育压制人才#30340;结果。这么一来,#25105;们推行的素质教育,学生的素质#21040;底怎样呢?我们当然不能抹杀素质#25945;育的丰硕成果,但我们不得不看#21040;学生学习素质滑坡的危险信号。就2004年湖南高考#35821;文阅卷的抽样调查看,本来难度#24182;不高的试题,考生得分却不能令#20154;新爽,尤其是第一#21367;中,许多属于基本语文知识的题#30446;,考生得分情况很差。相#24403;多的学生连常人烂熟的名言名#21477;也是束手无策;作#25991;则相当多的文章是一#20010;思路、一个模式、一种文#31508;——干瘪枯燥。
《新课标》要求我们“重视#22521;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23454;践能力,为学生的全#38754;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22522;础”。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25945;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23454;践能力,这种能力仅#20165;是“奠定基础”,而#36825;基础的奠定,首先应#35813;是学生具有扎实的基#30784;知识,只有掌握了 充分的基础知识之后,才#35848;得上创造。因此,中#23398;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抓住基础知识和#22522;本技能这两根绳子#6529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传道”#8220;受业”实现学生语#25991;素质的根本提高。
学生语文基础#30693;识和基本技能的养成,要靠平#26102;的点滴积累和持之以恒#30340;扎实努力,这方面没有#20219;何的捷径可走。同时,#33391;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23398;生终生受用的最能获得事业#12289;工作丰硕成果的最好的#27861;宝。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65292;我们作为教师,要充#20998;起好主导作用,引#23548;学生在自主探究性学习中#65292;扎实抓好“双基”的#33853;实,确保学生语文素质的大#26641;,根基深厚、枝繁叶茂。
三、学生#30340;独立学习在“无向#8221;的参与中失落。
现在的中#23398;语文教学,因为对#8220;师生互动”和学生积极#21442;与的认识偏差,导致一味追求课#22530;的活跃,一味追求教学过程中活动#24418;式的丰富多彩。如此一来,小#32452;讨论、辩论赛、接力赛、知识竞猜#12289;快乐传真、火炬传递#31561;等形式,可谓五花八门#65292;还不断的推陈出新。也真#38590;为了我们的语文老师,#33510;心经营,但教学光景惨淡。这些美#20854;名曰“培养学生合#20316;精神和参与能力”的课堂,看似热#28909;闹闹、学生都在参与,实则学生#24182;没有独立地思考和学习。学生#22312;老师的要求和鼓励下,在同学们#30340;掌声中,由于上进#24515;的驱使,随同大家热烈的#21457;言,这实质是教学过程#20013;的“吃大锅饭”。学生的思#32500;实质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35843;动,尤其是学生的#21457;言大都趋同,遇到#20010;别有个性的学生发言,不论#21457;言优劣,我们的老师为了不“冷场#8221;、不“越俎代庖”,而#19968;概予以肯定,这样#19968;来,学生的个性也#23601;被扼杀了,或者因“随波逐流”#24335;的评价而磨掉了棱角。所以,教#24072;不能充分发挥主导作#29992;的课堂教学,形式上是“#19968;锅煮”,本质上是学生的无为。他#20204;或者因为“无导”而“无为”,#25110;者因为无向的诱导#32780;“无为”,其结果都是一#33410;课下来,头脑中空#31354;如也,甚至是“不讲到还明#30333;,越讲越糊涂了”。有的#24773;况是学生有错误的思维,而老师#24182;未及时矫正,长此#20197;往形成一种错误的思维#23450;势,那后果就更严重了。从学生语#25991;能力的构成因素看,参与中独#31435;思考应该是不可缺少#30340;。这就要给学生冷静思考的时间#21644;环境,要让学生独#31435;的读、自主的问、创新#30340;想,这“一锅煮”的#35838;堂是难以满足这一教学的重要#38656;求的。
上述情况源自我们对#32032;质教育认识的偏差,源自语文教#25913;的“过犹不及”。这些#24773;况的存在,既暴露了语文教改#20013;的问题,也启示我们广大的语文#25945;师,在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过程#20013;,切不可矫枉过正。我们的教改,#19981;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35201;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27714;,要全体语文老师达成一种共识:#22362;守教师的主导地位,#22831;实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充#20998;调动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努#21147;培养学生的个性,#36827;而培养出语文功底扎实#12289;参与创新意识强烈、探索和#21019;造能力优良的合乎新时代的新人#25165;。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