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题能力测量的新思路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49597 日期:2023-12-07 来源:论文网
#25968;学教学系统以构建学生数学能#21147;为中心,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2289;教学活动和教学成效的考核与#35780;估四 个#23494;不可分的部分组成。其中,教学#25104;效的考核和评估,主要是#25968;学能力的测量,作为数学#25945;学的反馈环节, 直接制约着教学#30446;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确立和#35843;整,是有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33410;。
一、能力#27979;量的发展趋势
  能力测量从二十世纪初#35806;生以来,有了极大的发展,当前,#33021;力测量的发展除技术日趋成熟外#65292;主要表现 为#20197;下一些趋势:
  1.测验的功能由强#35843;选拔和预测转向强#35843;发展和提高人们的智力水平。心#29702;测验产生之初,其主#35201;功能是 选拔和鉴#21035;。随着教育、教学研究和教#32946;测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19981;满足于只反映被试能力高或低的简#21333; 结果#65292;而是进一步希望通过测验#20102;解被试能力的详细状况,以#26356;好地利用测验结果来指导#25945;学、帮助学生进步 。本世纪六十年代,布卢姆#26126;确提出教育测验的#21151;能在于发展而非挑选。这一#35266;点很快为人们广泛接#21463;,能力 测验#35201;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12289;促进智力发展”,目前已#25104;为心理学界的共识。近年#26469;,一些教学心理学又进 一步提出了教#32946;和测验一体化的观念,认为评估#26082;是过去学习结果的反映,又要为今#21518;的教学和自我发展提供 依据,主张把测验当作和教#32946;合为一体的教学手段#65292;而不是独处其外的#35780;估工具。
  2.测验的类型由#21482;关注常模参照测验转向#8220;对标准参照测验的兴趣大#22686;”。这一趋势是与测验#21151;能的转向 紧密相联#30340;。常模参照测验反映的#26159;被试在常模组中的相对#20301;置,能有效地选拔人才#65292;因而早期测量都采用常 模参照体系。但是#24120;模参照测验无法反映被试的#30495;正能力,再加之,#24120;模参照测验制作复杂,耗资#26497;大,在某 种程度上也#38480;制了能力测验的迅速发展和广泛#36816;用。而标准参照测验能揭#31034;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20040;,能做 什么#65292;不能做什么,指出优#28857;和问题的症结所在,使不同能力#30340;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希#26395;,且与教师在 教#23398;过程中的自编测验更为密切,易#20026;教师接受和应用,#22240;而,人们对标准参照测验的关#27880;与日俱增。
  3.测验内容的确定由依#36182;于信度、效度转向依赖于能力理论#12290;传统的能力测量很少以心#29702;学中有关能力理 论为基础,一个典型#30340;能力测验中的项目主#35201;是依赖最大的信度和预测效度来决#23450;。这种测验技术难以体现#33021; 力测验的诊#26029;和发展功能。为了更好地确#23450;标准参照测验的内容#65292;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必须发展#33021;力的有关理论 ,并根据能力理论来编制测验#12290;一些教学心理学家进一步预言,今#21518;能力测验的内容会反映该领域中#25152;获得知 识、技能的#30456;互联系及其在不同情境下#30340;迁移情况,测题的选择不#20877;主要由信度、效度及区分#24230;决定,而更主 要由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30340;分析来决定。他们主张,知识#21644;技能都应得到测量,测验应提#20379;条件,让学生写 #19979;他们的解题思路、解#39064;方法及对答案的解释,以改变过去#37027;种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的#20570;法,使学习产品和过 程都得到评估#12290;
  能力测量发展的这些趋#21183;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由#20110;当前的能力理论众#35828;纷纭,难以确定能力的 范围,因而能力测量一直#37319;用的仍是常模参照测验,以选拔#21151;能为主。为此,本文试图以小学生#35299;题能力为突 破口,以结构定向教学原理#20026;指导,以探讨解题能力理论为依#25176;,提出编制标准参照能力测#39564;的初步思路。
二、解题能力#30340;理论构想
  既然我们所要编制的是一份从#29702;论构想出发的标准参照的小学生解#39064;能力量表,因而小学生解题能#21147;理论 构想#30340;合理性将直接关系到能力#37327;表的质量。
  根据冯#24544;良教授的结构——定向教学原理,#35299;题能力是解题活动的内在调节#26426;制。因此,认识解#39064;能力, 首先必须#35748;识解题活动。依据有关研究以#21450;对解题活动的系统#20998;析,我们认为,解题活动#26159;在理解应用题情节 和数量结构的基础上#65292;作出恰当的解法抉择,并求出未知#25968;量的过程。它由课题辨认#21644;问题解答两部分组成#12290;
  通过对调节解题活#21160;的心理要素的分析,#25105;们可以确定解题能力的基本构成要#32032;。这些能力的构成要素虽 然复杂多样,但无外乎是#19968;些解题经验,即解题知识和解题#25216;能。其中,解题知识是认知性经#39564;,主要包括反 映应用题各组成要素之#38388;内在联系的陈述性知识,以及#21453;映解题活动各组成要素之间内在#32852;系的程序性知识, #23427;们执行着解题活动的定向功#33021;;解题技能是动作#32463;验,主要包括符合法则#30340;各种智力活动经验,包括课题辨 认、解析、#21015;式、运作、检验和答题等技能#65292;它们执行着解题活动的控#21046;执行功能。上述解题知识和解题#25216;能 共同构成解题能力#30340;基本要素。 转贴#20110; 免费论文下载#20013;心
  #20294;是,解题能力并不等#20110;上述这些解题经验。因为解题能力#24402;根到底属于一种个#20307;心理特征,它对活#21160;的 调节具#26377;相对稳定性。只有在解题#30693;识不断概括、解题技能不断熟练的#22522;础上,通过迁移将各种解题#32463;验加以 概括化和#31995;统化,解题能力才能真正形成。
  #32508;上可见,解题能力是对解题活动起#31283;定调节作用的个体心理#29305;征,是概括化、系统化#30340;解题知识和解题 技能。
三#12289;解题能力测量的具#20307;思路
  小学生解题#33021;力测量属能力测量,它#21306;别于各种解题学绩测#37327;,是小学生数学能力测#37327;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解题能力#27979;量的目的以及我们关于解题#33021;力的理论构想,我们把能#21147;测验划分为“掌握#8221;和“类化” 两个分测验。
  掌握分测验用#20110;测量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24179;,找出学生在解题经验掌握中#30340;症结,为因材施教提 #20379;依据。其中知识测验可利用填空、#26159;非、选择等客观题型#65292;考查学生对应用题结构、数量关#31995;和算法等陈述 #24615;知识以及解题策略、解题活动结#26500;等程序性知识的掌握#24773;况。技能测验根据条件#65292;可采用口语报告法或针对 学生解题过程进行提问#30340;方法,个别测查学生对课题辨#35748;、解析、列式、运作、#26816;验和答题等技能的掌握情#20917; ;也可把解题活#21160;中的每一步骤尽量展开,对学#29983;进行详尽地提问,通过学生#30340;回答,了解动作的结果,从而 间接了解动#20316;的执行情况,考查学生对各#39033;技能的掌握情况。
  类化分测验主要测#37327;解题知识、解题技能#30340;类化水平,即解题#30693;识和技能概括化、#31995;统化的水平。由于解 题知识和#25216;能的类化是通过迁移活动来实现#30340;,因而,它的水平必#39035;通过解题中的迁移活动来测#37327;。解题知识 和解题技能的概括化、系统化#21363;指通过迁移,将解题知识#21644;解题技能一体化、系统#21270;,从而建立起一个包容性 不断扩大、层#27425;不断提高的整体心理结#26500;。显然,解题知识和解题#25216;能的概括化、系统化的水平越高#65292;迁移的 敏捷#24615;、灵活性、深刻性及批#21028;性的水平也就越高。为了量化#30340;需要,我们又进一步把解题#30340;速度和正确性、 提#20986;解题方案的数量和范围、正确解#39064;中表面特征和结构特征#30340;相似程度、选择解题方案的合#29702;性分别作为敏 捷性#12289;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25351;标。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解题#36895;度和正确性等的测定,了解迁#31227;品质状 况#65292;并进而了解解题知识和解题技能#30340;类化水平。
  这样设计的测验具有如下#19968;些特点:
  1.从解题能#21147;理论出发编制的解题能力标准参#29031;测验,可以使教师具#20307;了解学生解题能力#21457;展水平及其优 势#19982;不足,从而为因材施教#21644;教学评估提供心理学依据,对学生#35299;题能力的发展起到良#22909;的促进作用。
  2.通过对知识、技能#19982;能力关系的理论探讨,较好地体现#20102;两个分测验之间的辩证关系。#19968;方面,解题知 识和技能的掌握#27700;平制约着类化水平#65292;因而,两个分测验紧密相联,具#26377;较好的同质性;另一方面#65292;掌握分测 验测量#30340;只是解题能力的构成要素,#35201;测量作为个体特性、能对解题#27963;动起稳定调节作用的解题能#21147;,必须通 过类化分测验来实#29616;,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2240;而两个测验不可相互取代。
  3.比较科学地体现了#23398;绩和能力两种标准参照测验之间的#21306;别。首先,两种测验的命题#20381;据不同,学绩测 验是#20197;教材本身对解题知识和解题技#33021;的要求作为命题依#25454;的,而解题能力的测#37327;则是以它们在解题活动中所 起的调节作#29992;的大小来作为命题依据#30340;;其次,两种测验的测验重点不#21516;,学绩测验着重的#26159;掌握水平,按著 名考试专家#24067;鲁姆的观点,一般75~85%的分数或题量测#37327;所谓知识记忆、理解和应用,实质#21363;测量知识的基 本掌握水平,而#26412;解题能力测量不仅重视解题知识和#35299;题技能的掌握水平#65292;而且同样重视它们的类化水#24179;。它 对难度的限制没#26377;学绩测验那么严格。
  学科能力的测量是#21508;科教学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应#35813;说,目前我国对这方面#23578;重视不够。本文提出解 题能力测量的一个基#26412;思路,旨在抛砖引玉,#20197;不断发展学科能力的理论,改进#27979;量方法,更好地为学科教学 服务。
免费论文#19979;载中心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