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葶苈大枣泻肺汤;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疗法
心力衰竭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2004年12月-2007年11月期间,笔者对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CRF患者分别给予单纯西药与西药加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并观察治疗两周前后心功能情况,现报道如下。
1 病例选择
入选年龄19~72岁,性别不限,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水瘀互阻型患者。心功能分级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进行分级。所有病例均施胸片、常规12导心电图、心脏B超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支气管哮喘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0~60岁;CRF病程0.5~4年;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15例,Ⅳ级15例。治疗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19~72岁;CRF病程0.5~5年;心功能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19例。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四联药物口服治疗。①钙通道阻滞剂。选用得高宁或伲福达,剂量每次10~20 mg,每日2次;②β-受体阻滞剂。选用倍他乐克,每次25~50 mg,每日2次;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即ARB类。选用科素亚,每次50~100 mg,每日2次,或维尔亚每次4 mg,每次2次;④硝酸酯类。选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每次20 mg,每日2次。
治疗组在上述四联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中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药物组成:葶苈子、桂枝、五加皮、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10 g,丹参、生地黄各15 g,生黄芪、潞党参各30 g,制附子6 g,大枣10枚。每日1剂,浓煎为300 mL,分2次服。
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仍按原方案行血液透析及纠正酸中毒、控制血压治疗。
3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心功能NYHA分级降低2级以上为显效;心功能分级降低1级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为无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2组比较,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5)。心功能改善情况见表1。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略)
转贴于 4 讨论
CRF在中医学中属“关格”范畴。“关格”之名始见于《内经》,后张仲景《伤寒论》正式作为病名提出,认为关格是以小便不通和呕吐为主症的疾患,多由水肿、淋证、癃闭等病证反复发作或迁延日久,脾肾阴阳衰惫、气虚不化而致湿浊毒邪内蕴。脾肾阴阳衰惫是本,浊邪内聚成毒是标。肾病及心、邪陷心包、水气凌心、水饮射肺则症见胸闷、心悸或心前区疼痛;脾肾阳虚、水湿泛滥、血瘀、津液旁渗则成水肿。其辨证分型中以脾肾阳虚、水瘀互阻型最常见。
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以生黄芪、潞党参、大枣补脾益气;附子、桂枝辛温通脉,助脾肾之阳;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强心利水;葶苈子泻肺利水、强心利尿;桃仁、红花、当归、赤芍、丹参活血祛瘀;生地黄养阴增液,以防利水太过。诸药配伍,温阳益气则水湿化,祛瘀利水则经脉通,达到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目的。
最近几年的循证医学表明,传统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并不能阻滞心衰的发生发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内皮素等水平升高,这些因素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导致心肌重塑,加重心肌损伤,致使心功能恶化。因而提出了应用ACEI和/或ARB、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治疗心衰,不但能延长患者生命,还能改善生活质量。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与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硝酸酯类联合治疗CRF并发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有效改善心功能而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