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穿刺局部皮下瘀血的预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295 日期:2025-05-27 来源:论文网
静脉穿刺作为临床采血、输液治疗的一种最常用技术,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有许多病人在接受静脉穿刺后,穿刺局部常出现皮下瘀血,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也给下次穿刺带来困难。本文结合自己临床多年的实践,将瘀血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总结如下:
  一、局部瘀血产生的原因
  1.操作人员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不成功,、刺破静脉出血。
  2.对血管硬化、老年病人或长期输液的病人因血管脆性增高,没有合理地选择静脉,在前次穿刺失败的远端进针,穿刺处血管尚未修复引起出血。
  3.一次穿刺不成功,穿刺点按压时间短,没有达到生理止血时间;重新穿刺时由于扎止血带引起第1次穿刺部位瘀血肿胀。
  4.婴幼儿或烦躁不安的病人配合差,使穿刺失败,静脉受损。
  5.穿刺结束拔针后局部处理不当,引起皮下瘀血。
  二、预防措施
  1.做好心理护理。当病人过分紧张时血管易痉孪,穿刺不易成功,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小孩应采取鼓励、分散注意力方法;对老年人操作动作熟练轻柔,态度和蔼,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静脉穿刺。
  2.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掌握特殊病人的穿刺方法,提高穿刺成功率。对久病患者多次静脉用药使血管硬度脆性增强,管腔狭窄。穿刺时应沉着,耐心选择静脉。可采用轻轻拍打、压揉及热敷等方法,使血管暴露明显后再穿刺。
  3.合理选择静脉。应有次序地先下后上,由远端到近端地选择血管进行穿刺。一次穿不成功,应换肢体再次穿刺。
  4.拔针后处理。注意棉球按压的部位及时间。静脉穿刺通常是在针头刺入皮肤后,进入血管,这样就形成了两个“针眼”,如果拔针后只按压皮肤上的“针眼”而不按压血管上的“针眼”,血液仍会从血管壁流入皮下形成瘀血。所以在拔针后按压面积应大,并保持5-10分钟。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