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参苓白术散化裁缓解二甲双胍胃肠道副作用临床初探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283 日期:2025-05-27 来源:论文网
【摘要】 胃肠道反应是二甲双胍最常见的副反应,影响二甲双胍的使用。通过分析二甲双胍的药性,及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产生胃肠道副反应的病因病机,选用参苓白术散化裁缓解该症状,临床收到良好疗效。
【关键词】二甲双胍 胃肠道副反应 参苓白术散 中药治疗
  二甲双胍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降糖药。它主要通过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来降低肝糖输出,并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它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不增加体重;可灵活地与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等多种降糖药联用;单药使用不易引起低血糖;尤其UKPDS研究显示,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可以降低心梗、脑卒中等大血管并发症;而且该药价钱便宜,性价比极高。基于这些优势,二甲双胍被2010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定为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唯一的首选起始用药,并贯穿全程。
  二甲双胍的发现起源于山羊豆,这是一种发源于南欧和西亚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在中世纪就被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多尿及鼠疫,山羊豆的活性成分山羊豆素是一种胍类生物碱,具有降糖、抗菌等作用。嗣后多种胍类的衍生物被合成以二甲双胍为代表的双胍类药物。据现代药理研究,以生物碱为主要成分的药物中,苦寒药占主要地位,因此,从中医角度看,二甲双胍应该属于一类“苦寒药”,脾胃亏虚的患者服用,往往会产生恶心、腹泻等胃肠道的副作用。研究显示:影响二甲双胍耐受性最常见的副反应即为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大约1%—30%,许多患者因为胃肠道反应而中止使用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中医属“消渴”范畴,《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素问·奇病论》篇说:“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这些均明确指出,饮食所伤,脾胃虚弱是消渴发病的重要因素。平素过食肥甘厚味,脾胃失于运化,积热内蕴,耗伤气阴,发为消渴。临床上脾胃虚弱型的消渴比比皆是。这类患者往往病史较短,形体多肥胖,常出现倦怠嗜卧,口干欲饮或不欲饮,大便稀溏等脾虚湿盛的症状。从西医角度看这类患者因为体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较重,治疗上通常首选二甲双胍。
但从中医角度看,因为脾胃虚弱,该类患者则较易发生胃肠道反应。临床中,笔者针对这种情况,加用参苓白术散化裁口服,可以健脾化湿,从而中西互补,获得最佳疗效。
  病例举例
  张某,男性,48岁,因“口干乏力3年,加重1周”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平素血压140-160/80-100mmHg,确诊2型糖尿病3年,间断服用阿卡波糖治疗,未系统监测血糖,近一周因饮食不节,症状加重,多次自测指尖血糖高达13-15mmol/l,入院时症见:口干欲饮,倦怠嗜卧,汗出气短,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入院时血压:150/100mmHg,空腹血糖:9.5mmol/l,糖化血红蛋白:8.2%,体重指数:27.8kg/m2,总胆固醇:5.92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mmol/l,入院中医诊断:消渴 脾胃虚弱,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病2级 极高危;高胆固醇血症。西药选用二甲双胍0.5,日三次餐后口服降糖治疗,服药第三天,患者血糖成下降趋势,空腹8.1mmol/l,餐后10.3mmol/l,但出现腹泻,停用二甲双胍后,腹泻症状消失,因此考虑二甲双胍副反应,遂配合中汤药参苓白术散化裁口服,具体方药如下:党参15g,云苓15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白扁豆15g,山药15g,莲子肉15g,砂仁3g,薏苡仁15g,葛根15g,陈皮10g,黄芪20g,日一付水煎早晚分服。服药后患者腹泻止,血糖渐平稳,继服药共计14付,患者无腹泻,空腹血糖:7.3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8.5mmol/l。停中汤药三月后随诊,患者自我感觉较好,饮食、大便基本正常,体重下降约2公斤,偶于饮食不节后出现腹泻,但不影响服用二甲双胍糖化血红蛋白:7.05%。
  本患证属脾胃虚弱之消渴,服用二甲双胍这类“苦寒之品”,脾虚症状加重而出现腹泻,故选用参苓白术散化裁益气健脾,渗湿止泻。方中四君子加黄芪健脾益气,扁豆、山药、薏苡仁、莲子肉渗湿止泻,葛根健脾升阳而止泻,砂仁、陈皮芳香醒脾,共奏其功。
  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副反应临床颇为常见,许多患者因此而放弃二甲双胍的使用,不仅影响降糖疗效,还延误了二甲双胍发挥诸多降糖外效应,甚至影响2型糖尿病的预后。而中药缓解胃肠道症状具有效果明显的优势,配合二甲双胍使用,二者可以取长补短,减轻副反应,增强降糖疗效,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优势。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