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护理重型手足口病患儿43例的总结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04289 日期:2025-05-27 来源:论文网
【摘要】目的 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急救及护理,总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3例在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由于能够及时给予急救和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结论 给予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急救,加强有效的护理,可以大大提高治愈效果,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足口病 重症 护理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婴幼儿,临床1~5岁儿童多见,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等,重症患儿发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1]。我院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积极治疗,加强各项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我医院共收治43例重症手足口病儿童,男24例,女19例,年龄6月龄一4周岁。患儿住院时间为1~2周,平均10d。经过及时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42例患儿均救治成功,痊愈出院,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1.2方法
  1.2.1急救护理方法 备好各种抢救器材和药品做到“五定”和随时处于应急状态。抢救时首先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头肩抬高15~30°,保持中凹位,必要时给予吸痰吸氧。必要时给患儿紧急气管插管,接呼吸机持续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后缺氧症状改善。
持续心电监测和肛温监测,早期留置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轻腹胀。昏迷患儿留置尿管记录尿量并保持床单干燥清洁。迅速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若遇患儿末梢循环差可采用颈外静脉式正中静脉穿刺,以保证药物输注。必要时可在病情稳定后行深静脉留置。高温在39~40℃为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耗氧量,给以冰帽使用。注意保护好双耳以免冻伤,同时做好四肢的保暖,给以按摩和温水泡手脚。输注液体应用微量泵输液,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晶体胶体交替输入,每2小时监测血糖1次,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衄糖,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单路输液,并观察血压和微循环改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调整剂量保持输液通畅以免外渗引起局部坏死。
  1.2.2专科护理方法 每2~4h测体温1次,体温在37.5~38.5℃之间的患儿,给予散热、多饮水等物理降温。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增加测体温次数,给予物理降温的同时应遵医嘱予药物降温。注意观察降温效果及末梢循环情况。降低室温,禁忌衣物、包被过厚影响散热。在体温上升时若患儿出现畏寒症状,要给予适当保暖。应用退热剂后要注意观察面色、出汗等情况,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及时更换衣服及被单。加强病房巡视,严密观察患儿有无烦躁不安或阵发性哭闹、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抽搐等症状,婴幼儿有无拍头、抓发等异常表现,对频繁惊厥、
  抽搐的患儿,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镇静止惊药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发绀者给予氧气吸入,牙关紧闭者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入上下牙齿之间,以防舌咬伤。保持患儿中立位,头肩抬高15~30度。密切观察瞳孔变化。记录24h出入量。若观察患儿有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心率增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下降等,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等,心率增快时及时遵医嘱静脉泵入米力农、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升高时遵医嘱予以硝普钠应用,用输液泵控制速度。随时触摸患儿四肢是否温暖,让患者休息,尽量保持安静,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若发现患儿呼吸浅促,肺部听诊有湿罗音,应立即通知医生,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医嘱静脉注射东莨菪碱,观察用药后阿托品化反应,反应明显者,减少东莨菪碱的剂量或延长。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