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肝肾联合移植
【关键词】 肝肾联合移植;免疫抑制;治疗
1临床资料
200110/200506共进行肝肾联合移植5例. 例1男,47岁.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 200110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肾联移植术,供受体ABO血型均为A型. 例2男,31岁.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肾移植术后5 a于200306在静脉转流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供受体ABO血型均为B型. 例3女,49岁. 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200501行原位肝移植(背驮式),肾移植,脾切除术. 供受体ABO血型均为B型,淋巴细胞毒试验(CDC)<10%,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阴性,HLAA, B, DR 3个抗原位点相符. 例4男,41岁. 慢性肾炎,尿毒症期,血透状态并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200504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肾移植术. 供受体ABO血型均为O型,CDC阴性,PRA阴性. 例5男,49岁. 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并乙肝后肝硬化. 200506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肾联移植术. 供受体ABO血型均为A型,CDC<5%,PRA阴性,HLAA, B, DR 3个抗原位点相符. 手术采用快速原位多器官联合灌注切取法,获取肝脏及肾脏. 经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插管,用UW液快速重力灌注,总量约3000 mL. 联合切取肝、双肾, 热缺血时间<5 min,冷缺血时间4~7 h,分别修整供肝及供肾. 受体手术采用经典原位(或背驮式)肝移植,肝肾移植顺序为先肝后肾. 在肝移植完成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再将供肾移植于右(或左)侧髂窝,本组除例2肾移植于左侧髂窝外,其余4例均移植于右侧髂窝,手术历时6~12 h. 例2(肾移植术后5 a行肝移植)术后肾功波动较大,胆红素下降缓慢. 术后40 d无明显诱因发生消化道出血、应急性溃疡,经止血、输血等对症处理后无明显好转,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其余4例均为一期肝肾联合移植,术后移植肝、移植肾立即有功能,早期尿量维持在200~400 mL/h,例1于术后20 d死于严重肺部感染、肺功能衰竭;例3,4和例5术后1 wk肝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例4于术后10 d诉腹痛,X线片提示小肠不全梗阻,经保守治疗后好转. 已随访3, 5和8 mo,一般情况良好,肝肾功能正常. 无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2讨论
肝肾联合移植时,移植的肝对肾有免疫保护作用,能减少移植肾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和延长移植肾的存活时间[1]. 肝肾联合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多采用环孢素A(CsA))/FK506+MMF+激素三联疗法,并且在早期加强诱导治疗[2-3]. 结果5例患者移植效果良好,无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致谢: 感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肾移植中心的支持.
【
参考文献
】[1] Becker BN, Odorico JS, Becker YT, et al. 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and pancreas transplantation [J]. J Am Soc Nephrol, 2001,12(11):2517-2527.
[2] 彭志海,夏强,徐达,等. 肝肾联合移植一例[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 (2):121.
[3] 刘永锋,刘树荣,梁健,等. 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J]. 中华肝胆外科志, 2003,9(5):296-299.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