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婴儿石骨症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770 日期:2025-03-2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石骨症
  【关键词】 石骨症;婴儿
  1临床资料
  患儿,男性,9 mo,因面色苍白,腹部膨隆3 mo入院. 患儿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无化学毒物接触史. 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史无类似疾病. 查体:面色苍白,方颅,前囟饱满,眼距宽,肝肋下10 cm,质中,脾脏Ⅰ线7.5 cm,Ⅱ线8 cm,Ⅲ线2.5 cm. 实验室检查: Hb 90 g/L, WBC 12.7×109/L, RBC 3.74×1012/L, PLT 93×109/L,血清钙1.24 mmol/L (正常2.1~2.6 mmol/L),血清磷2.3 mmol/L (正常0.96~1.62 mmol/L). 全身骨骼X线、CT(图1~3)检查示: 头颅骨密度升高,颅板增厚,板障消失,颅底硬化明显,颅底孔道变小;脊柱各椎体密度增高,硬化明显,部分椎体中央区密度较低,椎体呈“夹心蛋糕样”表现;双肋骨骨质密度普遍增高,前肋呈串珠状;双侧四肢长骨密度增高,骨髓腔硬化明显,双侧干骺端密度不均匀,长骨远端呈杯口状毛刷样改变;骨盆密度增高硬化. 腹部CT(图4) 检查示:肝、脾巨大,腹膜后见肿大淋巴结. 诊断为石骨症.
  2讨论
  石骨症又称为大理石骨病、泛发性脆性骨质硬化症、硬化性骨增生性骨病、粉笔样骨、脆性骨质硬化症及AlbersSchonberg病等. 为一罕见的骨骼良性病变,国内外已有病例报道[1-3],但婴儿病例报道较少. 石骨症特点是全身广泛性、对称性骨质硬化,骨塑型异常,进行性贫血,肝、脾肿大. 该病是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目前其确切的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染色体突变有关,也有人认为是破骨细胞功能降低导致骨替代障碍所致. 骨形成过剩导致骨髓腔明显缩小,骨皮质及松质骨明显硬化. 颅骨硬化增生导致颅底各孔变小,引起颅神经压迫,可出现耳聋、面瘫、视神经萎缩,视力减退. 骨髓腔狭窄、消失可致骨髓硬化性贫血,同时可影响髓外造血系统,引起肝脾肿大. 石骨症临床分为二型: ① 严重型又称幼年型或恶性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多于生后不久出现症状,往往 1 岁内死亡. ② 轻型又称成年型或良性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症状较轻或没有症状,有时在 X线检查中会发现,患者可长期生存. 该病一般行骨骼X线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本病例临床及X线、CT检查为典型的幼年型石骨症.
  图1双侧下肢长骨密度增高,骨髓腔硬化消失,长骨远端呈杯口状(略)
  图2椎体呈“夹心蛋糕样”,肋骨密度增高(略)
  图3CT示颅板增厚,颅底孔道变小(略)
  图4CT示肝、脾明显肿大(略)
  目前本病无特殊疗法,对良性型,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如控制感染,输血,加强护理,防止外伤性骨折,给予低钙并磷酸纤维素食物,可延缓骨硬化过程. 对恶性型有报道用激素、骨髓移植治疗取得一些疗效.
  【

参考文献


  [1] 李栋方,李祖勇,罗向阳. 石骨症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实用医学杂志, 2005,21(6):631-632.
  [2] 方真华,陈铃雄. 石骨症3例[J]. 罕少疾病杂志, 2004,11(6):55-56.
  [3] 房莹琪,房兴玉. 婴儿石骨症 1例报告[J]. 吉林医学,2004,25(10):9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