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758 日期:2025-03-23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关键词】 皮下脂膜样
  【关键词】 淋巴瘤/T细胞;皮下脂膜样
  1病例报告
  女,21岁. 畏寒,发烧、脸部肿胀2 mo于200210入院. 出现畏寒发热无明显诱因,体温高达39℃以上,并左眼眶及脸部肿胀,在外院用抗生素治疗无效,门诊查血细胞分析白细胞减少. 查体: T 40.5℃,急性热病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颜面部肿胀,左眼肿胀明显,无凹陷性水肿,皮肤无结节及破溃,胸骨无压痛,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 Hb 98 g/L. WBC 2.2×109/L, ALT 900 nkat/L, AST 1934 nkat/L,ASO≥550 U,RF阴性,肥达氏反应阴性,结核抗体阴性,生化及大小便正常,狼疮细胞阴性,血沉正常,骨髓反应性增生骨髓像,B超肝脾稍大,心电图正常,CT上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少量积液,肝脾稍大. 脸部皮肤活检,在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中可见肿瘤组织. 瘤区有灶状球死和核碎裂伴有吞噬反应,由异型的大、中、小淋巴细胞以不同的比例构成,主要位于脂肪组织内,呈小叶性脂膜炎样瘤细胞. 瘤细胞大小不一,胞较丰富,核形态怪异,扭曲,染色质细. 分裂象活跃,可见核碎裂小体及反应性组织细胞,合并肿瘤性坏死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淋巴样细胞,CD45RO+, CDS+, CD20-, CD+, CD68- . 诊断: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性淋巴瘤(SPTCL). 采用CHOP方案治疗. 强的松60 mg/d,共5 d,长春新碱2 mg,环磷酰胺0.6 g/ m2,阿霉素30 mg/m2,1疗程程后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正常,颜面部肿胀消失,肝脾缩小,胸水吸收;巩固2个疗程,后症状复发,全身出现散在皮下结节,以四肢腹部明显,结节有些分界不清,腹部四肢可见蚕豆至核桃大暗红色结节,质硬,有压痛,改用(CHOPB),在原方案用博来霉素,5 mg/m2,3个疗程后,症状体征消失,再巩固3个疗程,患者出院,到目前为此,随访无复发,已生存3 a.
  2讨论
  SPTCL的瘤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其病理特征是皮下脂肪组织内有原发的小、中或大的多形性T细胞和许多巨噬细胞浸润,呈小叶性脂膜炎样或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瘤细胞形态多样,大小不一,核形态怪异、扭曲.多发生在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包括四肢、腹壁和面部. 临床一般以皮肤溃疡为首发症状,溃疡为进展型,上侵表皮、下可达深筋膜层,并逐渐发展为多灶性. 随病情加重,患者可出现持续性高热,肝脾肿大,常伴贫血、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进展迅速,大多预后不良,个别可缓解. 免疫组化CD45RO,CD3,CD4阳性;CD20,CD68阴性,呈T细胞的表现类型. 本例病变与文献报道的大多数病例相似[1],但由于已经所报道SCPTL病例数尚少,治疗方案未统一,同时因病情不同及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目前要想得到有关本病最合适的治疗,我们认为需用大中病例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书红,达万明,吴晓雄.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2例[J]. 中国肿瘤临床,2003,30(1):58-59.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