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鱼腥草
【关键词】 鱼腥草;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
0引言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过去认为“无酸(pH) 则无溃疡”,抑酸可愈合溃疡.虽然抑酸愈合溃疡不难,但1 a内复发率高达 60%~90%. 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和相关研究显示,消化性溃疡与Hp的感染密切相关.Hp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达40%~60%[1],目前已确认HP感染为消化性溃疡先决条件,90%~95%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及60%~8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Hp感染.有研究证实根除Hp后可明显降低或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复发[2].因此有人提出了“无 Hp 则无溃疡”的说法.我们探讨了鱼腥草对Hp的抑菌效果,为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提供一种廉价、方便、有效的治疗途径.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中药煎液的制备:将鱼腥草浸泡于烧杯中60 min,在100℃条件下煎煮30 min,取1∶1(1 g中药煎出1 mL药液)煎液存放于无菌试管备用.菌液的制备: 将分离的Hp以布氏肉汤增菌48 h,再用100 g/L葡萄糖液稀释至10-5(每1 mL约含1000个菌).
1.2方法
1.2.1体外抑菌试验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即取无菌试管12支,每管加入布氏肉汤1 mL,第1支管加入上述煎煮药液1 mL,摇匀,倍比稀释至第10支管,第11和12支管不加药液,做加菌与不加菌对照试验.每管加稀释菌液10-5 0.1 mL,混匀,置37 ℃微氧环境培养48 h,观察结果.培养液混浊者为耐药,清晰透明者为敏感,然后按常规做抑菌和杀菌试验(取敏感管0.1 mL溶液,加入SKir rows培养基双碟上划线,置37℃微氧培养48 h,有8个以上菌落生长者为抑菌,有8个以下生长者为杀菌).
1.2.2临床治疗对照实验选择因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并诊断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14(男86,女28)例,年龄16~70(平均39.1)岁,病程3 mo~2 a.本组病例排除了肝、肾和血液系统疾病.胃镜检查前1 wk,患者未用抗生素、铋剂和影响胃酸分泌的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选用1∶1的鱼腥草水煎剂250 mL,2次/d,14 d为一疗程;对照组选用三联疗法,即兰索拉唑30 mg,1次/d,连服14 d,克拉霉素0.25 g,2次/d,甲硝唑0.4 g,2次/d,连服7 d为一疗程.治疗4 wk后胃镜复查. 2结果
体外抑菌试验第1~3试管培养液为清晰透明,第3~10试管培养液为混浊.其中第1试管培养液划线培养菌落数低于8个,第2~3试管培养液划线培养菌落数8个以上,说明1∶1的鱼腥草煎液对Hp有杀菌作用,低于1∶4的浓度则无抑菌作用.临床治疗对照实验两组病例治愈率分别为86.0%, 78.9%,经χ2检验,P&>0.50,无差异.随访2 mo,治愈患者均无复发,说明鱼腥草水煎剂治疗Hp可以达到与三联疗法相同的疗效.
3讨论
近年来中医对Hp相关性疾病的治疗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对于病因病机,多数学者认同“正邪相争,正虚邪实”的观点;对于辩证分型,认为以脾虚湿热型的Hp阳性率最高,因此,以清热除湿为主,兼理气健脾、活血通络为法治疗Hp相关性疾病,已成为当前中医治疗该病的主要原则[3].鱼腥草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抗菌、瘀生新、止血和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鱼腥草素是鱼腥草的主要抗菌成分,对卡他球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本实验证明鱼腥草具有抑制和杀灭Hp的作用,由此推测鱼腥草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作用,主要是因为鱼腥草抗Hp的作用,抑制和杀灭了Hp,同时,鱼腥草所具有的瘀生新作用,使其溃疡部位能加快愈合,促进胃黏膜修复.
鱼腥草水煎剂治疗的优点是服用简单方便,疗效显著,治疗费用比三联疗法低,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鱼腥草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治疗的疗效和疗程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萧树东,刘文忠.重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结局多样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37-438.
[2] 王缚鲲,时兰春,邹全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的研究现状[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5,21(8):721-723.
[3] 梁丁山.以清热法为主治疗Hp相关性疾病[J]. 医学文选,2005,24(1):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