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飞行人员地面交通事故的医学处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775 日期:2025-03-23 来源:论文网
论文代写网:        作者:王建智,葛泽松,王家同,施旺红

【关键词】 急救
【关键词】 飞行员;事故;交通;急救;健康状况
 0引言
  19971001晚21:20,中国东方航空西北公司飞行部2101/2航班机组一行16人,乘坐一辆“依维克”汽车返回西安休息,途中行至(原)西安咸阳机场专用公路10公里处与一辆大型卡车相撞,车上16名机组人员全部受伤. 我们拟对该起飞行人员地面交通事故进行医学分析,以探讨如何做好飞行人员创伤后的医学救护及心理康复工作.
  1临床资料
  1.1伤情分析机组伤员16(男5,女11)人,年龄18~50岁. 共有各种损伤30多处,其中头颅伤5处,颜面部伤10处,胸腹部伤4处,腰背部伤3处,四肢及各种皮肤伤约10余处. 在以上受伤人员中有7例骨折,其中颅骨骨折3例,鼻骨骨折1例,上下颌骨骨折1例,颧骨骨折1例,挠骨骨折1例;1例左膝关节韧带断裂伤;轻度昏迷伤员2例,异常兴奋者1例. 对所有伤员入院时均进行了X光片及CT检查.
  1.2现场急救及伤员后送事发后飞行部首先得到报告,航医及机场急救中心医护人员立刻赶到现场,制订急救方案,对所有伤员及时进行现场抢救及伤情分类,危重伤员先运往机场急救中心,其余伤员现场救治.
  1.3住院治疗16名伤员全部被送往某医院治疗,住院时间: 6~66 d,所有伤员均治愈后出院. 例 ①:伤后确诊为“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双额),多发性颅骨骨折”. 事发当晚急诊在全麻下行右额开颅探查术,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 术后恢复较快,大部分临床症状消失,经专家会诊同意于术后50 d提前行二期右额颅骨缺损补术. 例②: 为上下额骨、颧骨粉碎性骨折. 入院后先行颅颌牵引,10 d后在强制咬合下,行面中骨折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术. 术后4 wk拆除强制咬合,配合功能锻炼,痊愈出院. 病例③: 为右眼睑、鼻根部皮肤裂伤,皮下异物,急诊行右眼睑、鼻根部皮肤清创术. 5 mo后二期行面部异物摘除及皮肤美容术.   2讨论
  2.1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医疗救护预案此次事故表明,机场、航空公司以及地方医疗部门相互协同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机场医疗救护预案的局限性,因此,应加强民航内部医疗部门之间以及地方协作医院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机场与航空公司之间应建立良好有效的机场救护通道,结合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机场救护预案,防患于未然.

  2.2重视伤员及其亲属的心理反应任何事故的发生都会对当事人及其密切接触的群体造成非常强烈的精神刺激和持久的心理创伤[1]. 此次事故的伤员在情绪的表现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 部分伤员事发后情绪极不稳定,显得过度兴奋、激动、夸夸其谈;② 自我表现思想膨胀,以自我为中心;③ 表情淡漠、惧怕、抑郁、不善言谈、不愿再提起此事,犹如噩梦初醒一般. 所有这些表现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了每个伤员受伤时的内心活动及心理变化.
  2.3慎重处理康复后的复飞与评定本次地面交通事故的伤员,绝大部分是轻伤,参照“GB”《民用航空飞行人员体格检查鉴定标准》及《民航航空空中乘务员体格检查鉴定标准》,采取康复一个,评定一个,放飞一个的原则. 对所有伤愈后的伤病员,都安排康复疗养,并进行地面观察、空中实测,以彻底消除伤员的心理障碍和恐惧感后再评定结论.
  2.4预防与对策应重视民航医务人员医疗技术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并应定期进行培训及演练[2]. 航空公司、飞行部队的各飞行保障部门,应建立良好的应急救护观察,不断更新、完善现代化的医疗急救设备;对直接服务于飞行人员的部门,如车队司机等,也应进行必要的现场创伤急救技术的培训;对接送机组成员的汽车司机应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以适应现今民航事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葛泽松,苏菊侠,张东,等. 空难应急救援的几个医学问题的讨论[J]. 民航医学,1999,1:34-36.
  [2] 侯桂芝,周晓梅. 飞行事故后飞行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 航空军医,1997,4:216-21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