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纤支镜;微波;肺癌
1临床资料
200206/200506老年恶性气道阻塞患者37(男29,女8)例,年龄60~80(72±8.4)岁,病史1~48(平均16)mo. 纤支镜检查确诊,气道完全闭塞26例,病变在右主支气管16例,在左主支气管14例,中间支气管病变12例,右上叶开口病变3例,左上叶开口病变4例,右上叶合并右中间支气管病变6例,狭窄原因均为肺部恶性肿瘤. 鳞癌23例,肺小细胞癌6例,腺癌4例,大细胞癌2例,未分化癌2例,均有阻塞性肺炎及顽固性咳嗽,发热20例. 低氧血症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并发呼吸衰竭16例;并发肺不张16例;并发胸腔积液15例;并发高血压和(或)冠心病14例;肾功能不全8例. 采用日本Olympus BFP30型纤维支气管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南京新技术研究所研制生产)METIXXX型,频率2450 MHz,输出功率1~100 W, 辐射器,单极同轴微波天线,直径1.5 mm,长100 cm,尖端接5 mm柱状针. 20 g/L利多卡因鼻腔及咽喉部雾化吸入黏膜表面麻醉,插入纤支镜后经活检孔注入利多卡因8~10 mL,麻醉咽喉气管及左右主支气管黏膜. 微波凝固治疗功率45~60膜W,每点持续时间8~15 s. 然后经活检孔插入微波辐射天线,尖端插入或紧贴治疗部位,自近及远行多点凝固治疗,治疗中可见冒泡,烟雾,病变部位呈灰白色凝固坏死,并及时用鳄口钳反复钳去焦化坏死组织或已游离的组织片. 每5~7 d治疗1次,3次为1疗程. 显效:腔内肿块缩小或管径恢复到原径≥60%26例(70.3%),有效: 腔内肿块缩小或管径恢复到原径&>30%,但&<60%10例(27.0%);无效:腔内肿块缩小或恢复到原径≤30% 1例(2.7%). 总有效率(97.3%). 术前16例并发肺不张,治疗后8例(50%)完全复张,3例(18.6%)部分复张,20例(54.1%)胸片肺门阴影缩小,17例(45.9%)无明显变化,8例(21.6%)术后3~7 d咳出血性污秽物或豆腐渣样物,随后血常规及体温降至正常. 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35例,出现小量咯血6例,经止血治疗,3~7 d后好转,术后2~3 d发热6例, 接近39℃2例,均经环丙沙星等治疗3~5 d后好转. 均未发生穿孔、明显出血及心脏骤停等并发症.
2讨论
微波作为一种交变电声,在其交变外电场作用下,生物体内水分子正负极的位置,随外电场极性的超高速变化,分子间相互摩擦产生内热,高功率时可使组织局部温度迅速升达60~120℃, 造成组织凝固坏死,称为微波组织凝固治疗(MTC)[1-2],在同样的温度下,肿瘤细胞对高热损伤比正常细胞敏感,42.5℃作用2 h,可杀死95%的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只为43%,故微波透热治疗既可避免癌细胞在40℃左右造成扩散,又可有效地破坏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则杀伤作用较小,且可促使正常细胞复活[3]. 本组37例肺癌患者已证实,经过3次微波治疗后,癌细胞大片坏死. 目前研究认为MTC治疗后造成大量的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其分解产物或坏死的残留组织释放某种物质形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4].
参考文献
[1] 郭纪全,陈正贤,李静,等. 激光治疗老年癌性气道内阻塞41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4):324-325.
[2] 张庆宪,邢丽华,孟泳,等. 纤维支气管镜微波治疗气管支气管肿瘤[J]. 河南肿瘤学杂志,1999,12(2):1033-1034.
[3]白冲,李强,刘忠令,等. 经纤支镜微波治疗在气道内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2,8(1):74-75.
[4]肖梵,赵自洁,张言斌,等. 支气管结核的微波介入治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