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Ⅳ型狼疮性肾炎26例的临床疗效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649 日期:2025-03-22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霉酚酸酯,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弥漫性增生性(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有效方法,但其具有骨髓抑制、对性腺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1]. 我们自2004/2006年采用霉酚酸酯(MMF)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26例难治性弥漫性LN并与CTX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方案比较,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收集住我院患LN患者53例,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诊断标准,经肾穿刺病理类型为Ⅳ型,经CTX应用4g以上无效或复发,随机分为MMF组26(男2,女24)例,平均年龄(30±8)岁,CTX组27(男3,女24)例,平均年龄(35±10)岁.
  1.2方法① 治疗方案: MMF组:MMF起始剂量为1.0~1.5 g/d,分3次口服,3 mo后改为0.75~1.00 g/d;CTX组:继续CTX 0.4 g静脉点滴,连用2 d, 2 wk重复1次,3 mo后改为每月冲击1次. 两组同时口服甲基强的松龙10~30 mg/d. ② 评价指标: 治疗6 mo后采用狼疮活动性指数(SLEDAI)评价狼疮活动性,同时进行24h尿蛋白定量,测定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及补体C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SLEDAI和尿蛋白的变化治疗6 mo后两组SLEDAI及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MMF组P&<0.01, CTX组P&<0.05,表1),但MMF组治疗6 mo后的SLEDAI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CTX组(P&<0.05).
  2.2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MMF组治疗6 mo后的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阴性率及补体C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与CTX组有显著性差异(表1).
  2.3毒副作用MMF组有5例次(19%)出现毒副作用,其中出现带状疱疹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CTX组有13例次(48%)出现毒副作用,出现恶心呕吐5例,带状疱疹、肺炎、白细胞降低及脱发各2例. MMF组毒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CTX组(P&<0.05).表1Ⅳ型狼疮性肾炎治疗前后两组SLEDAI和24 h尿蛋白定量及免疫指数的变化 3讨论
  目前LN常用治疗方案是CTX冲击或者联合糖皮质激素双冲击疗法,但是CTX毒副作用大,而且伴血管病变的LN对CTX反应差,因此选用更有效和毒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案对LN的治疗至关重要.
  MMF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在组织和器官移植中用于防治急性排斥反应,现也用于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 MMF的活性代谢物霉酚酸可以选择性地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抗体的产生;抑制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从而抑制细胞黏附分子的糖基化[2].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MMF诱导活动性LN缓解率明显高于CTX[3], 研究结果显示MMF治疗后尿蛋白、狼疮活动性、抗核抗体及抗dsDNA抗体阳性率显著下降、补体C3显著升高. 与CTX相比,治疗后尿蛋白、狼疮活动性、抗dsDNA抗体阳性率及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 故在CTX应用4g以上无效或复发,临床改善不佳者,可改用MMF治疗.
  

参考文献


  [1]Kapitsinou PP, Boletis JN, Skopoouli FN, et al. Lupus nephritis: treatment with mycophenolate mofetil[J]. Rheumatology, 2004, 43(3):377-380.
  [2] Chan TM, Li FK, Tang CSO, et al. For the Hong KongGuangzhou Nephrology Study Group. Efficacy of mycofenolate mofetil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proliferative lupus nephritis[J]. N Engl J Med ,2000, 343(16):1156-1162.
  [3] Ginzler EM, Aranow C, Buyon J, et al. A multicenter study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 vs. intravenous cyclophosphamide (IVC) for severe lupus nephritis: p reliminary results[J]. Arthritis Rheum, 2003, 48 ( Supp l) : 647S.
上一篇:紧急剖宫产88例浅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