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针刺大鼠足三里对胃机能影响中神经的作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488 日期:2025-03-20 来源:论文网
作者:刘利兵,陆松鹤,张英梅,陈健康,黄裕新


  【关键词】 电针;穴位;足三里;胃经;胃电/分析;胃酸/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SD二级雄性大鼠40只,体质量190~210g,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A组)、针刺足三里组(B组)、针刺非经非穴组(C组)、切断神经对照组(D组)、切断神经针刺足三里组(E组),每组8只.

  1.2方法足三里穴定位采用拟人比照法[1](大鼠后膝关节外下方当腓骨小头下约5 mm处,直刺5 mm),足三里穴旁非经非穴点取足三里穴旁5 mm处,直刺5 mm;电针刺激使用Biolap98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与处理系统(成都泰盟生产)输出,2 Hz,疏密波,3 V,30 min,双侧;胃酸测定用胃插管取胃液,酸碱滴定法检测pH值;胃电测定胃体部植入一对铂丝电极(表皮设参考电极),通过Biolap98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与处理系统记录. A组禁食24 h,100 g・L-1乌拉坦(1 g・kg-1, ip)麻醉后测其胃酸、胃电;B,C 2组每日分别电针足三里穴和足三里穴旁非经非穴点30 min,连续4 d后,禁食24 h,5 d电针20 min,麻醉后测其胃酸、胃电;D,E 2组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和股神经3 d后,D组禁食24 h,麻醉后测其胃酸、胃电,E组每日电针足三里穴30 min,连续4 d后,禁食24 h,5 d电针20 min,麻醉后测其胃酸、胃电.
  2结果
  胃电与胃酸指标在各组中的变化有一定意义(表1).
  3讨论
  经络与神经是否具有内在联系、神经是否是针刺传导的唯一途径,一直是困扰当今医学生物学界以及中医学界的焦点. 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针刺足三里组和切断神经针刺足三里组之间胃电变化差异明显. 针刺足三里使胃电降低,而切断神经后针刺足三里则胃电明显升高,正常对照组与切断神经对照组之间胃电无显著差异,说明针刺足三里可影响胃电变化,且神经在针刺穴位传导中有重要作用. 针刺足三里使胃电降低,而切断神经后针刺足三里则胃电明显升高,同时也表明神经在对针刺足三里过程中的胃电变化起某种抑制作用[2,3],由于切断神经后去除了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导致胃电升高. 也有人认为针刺足三里对胃电具有双向的调整[4,5]作用,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作用. 正常对照组与切断神经对照组之间胃电无显著差异,但切断神经针刺足三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切断神经对照组胃电指标也存在显著的差异,表明针刺穴位对胃机能的影响不仅仅是通过神经传导,而是有其他途径共同参与的. 胃酸指标变化与胃电指标变化类似,在正常对照组和针刺足三里组之间以及切断神经对照组和切断神经针刺足三里组之间也有明显差异,针刺后可使胃酸pH值升高. 这一事实证明针刺足三里穴对胃机能确实有较大影响,对调节胃的正常机能有重要的意义. 但在正常对照组和切断神经对照组之间胃酸也有显著差异,这与胃电变化不同,可能是受神经损伤的刺激作用导致的.
  表1胃电及胃酸测定结果(略)
  Tab 1Gastric electricity and gastric acid detection(略)
  【

参考文献


  [1] 邓春雷,殷克敬.实验针灸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8-168.
  [2] 王东岩,刘志敏,陈宝忠,牛淑东. 中枢P物质参与对家兔胃运动、胃电的抑制效应[J]. 针灸临床杂志,2000;16(2):53-55.
  [3]彭岩,林坤伟. 迷走神经背核微量注射P物质抑制大鼠肌电活动和胃运动[J]. 生理学报,1999;51(5):557.
  [4] Iwa M, Sakita M.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Motility in Mice [J]. Am J Chin Med, 1994;22(2):119.
  [5] 王宏平,刘春霞. 艾灸家兔足三里穴区对胃运动胃电的影响[J].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9;15(77):48.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