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报告
患者女,17岁,因“右眶内肿物,进行性长大5 a”于20010110来我院就诊. 5年前曾在当地医院按右眼眶囊肿进行手术治疗2次,术后肿物均复发,肿物进行性增大,以后未再进行任何治疗. 患者既往体健,体征无异常. 家族无类似病史记载. 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指数/眼前,左眼4.9. 右眼眶内肿物突出,累及面部,质软、无压痛;拉开上眼睑,右眼轴向上,见角膜透亮,前房浅,房水清,晶体位正、透明,眼后节无法观察. 眼睑肿胀,睑裂增大,结膜暴露、充血及肥厚. 眼球不全脱出眼眶外,大部分藏于上睑穹窿部,活动受限. 左眼正常. CT提示:“右眼眶可见7.0 cm×5.3 cm均匀软组织密度影,右眼球完整,球内结构未见异常. 眼球内侧壁与肿块分界欠清. 右眼视神经病灶分界尚清.左侧眼眶结构、眼球形态及内部结构均未见异常”. 诊断:右眼眶内巨大肿瘤(性质待定). 5 d后局麻下行右眼眶内肿瘤切除术;手术自睑缘内侧切开肥厚结膜,沿眶下壁钝性分离,沿包块上沿向后分离,逐渐游离出包块;术中所见肿瘤表面弥漫性出血,瘤体呈实性暗紫色,完整摘出约8.5 cm×5.5 cm×6.3 cm大小之肿瘤. 术后可见右眼眶扩大、呈锅底样改变、眼眶皮肤松弛、肥厚;还纳眼球,眼球游离,缝合睑缘. 摘除肿瘤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显微镜下可见肿瘤内血管丰富,瘤细胞紧密绕血管排列,瘤细胞卵圆形,边界不清,核圆或卵圆形,无间变,核膜明显,染色质颗粒粗细不均,分布均匀,有小核仁,核分裂像≥5个/10HPF;网织纤维染色:网织纤维穿插于每个瘤细胞之间. 免疫组化染色:CD34和VIN阳性、NF, S100, SYN和EMA阴性. 病理报告:右眼眶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
2讨论
血管外皮细胞瘤好发于深层组织,如腹膜后,纵隔及下肢等处,发生于眼眶者罕见[1]. 在倪倬等(1991)报道的1442例肿瘤中,本病22例,占1.5%. 血管外皮细胞瘤易转移和复发. 一般多属恶性肿瘤,在病理分型中仍分为良性、边缘性和恶性三类[2]. 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临床缺乏特异性,依赖病理学诊断,必要时作免疫组化及网织纤维染色确诊. 手术时发现肿块不完整或包膜破裂,应扩大范围切除. 术后应用大剂量钴60照射(&>20 Gy),本病复发多在1~2 a内. 本例5 a前曾两次复发,说明手术切除不彻底,对此应有足够重视,术后应采取放疗措施并至少观察10 a以上.
参考文献
[1] 倪倬,马小葵. 眼眶血管外皮细胞瘤[J]. 实用肿瘤杂志, 1996;11(5):204-207.
[2] 杨海乙,朱红,刘玉智. 眼底血管外皮细胞瘤一例报告[J]. 天津医药, 1995;23(8):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