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中rCBF测定与头颅CT的对照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7336 日期:2025-03-19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作者:井晓荣 雷革胜 张莉红


【关键词】 脑梗死
  关键词: 脑梗死;rCBF测定;头颅CT
  1 临床资料
  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40(男25,女15)例,平均年龄58岁.用海军医学研究所设计的133Xe脑清除曲线及rCBF值(单位:10mL・kg-1 ・min-1 ),同时显示两半球各区血量彩色分布图谱;采用荷兰飞利浦TomoscanAVPL型CT仪进行头颅扫描.结果半球或局部rCBF降低者共35例(87%),其中双侧半球rCBF值降低者23例,单侧半球rCBF降低者12例.CT结果:36例有明显梗死灶(90%),基底节区梗死者24例(67%),包括双侧8例、左侧6例、右侧10例、额(或顶、枕、颞)叶梗死5例,脑干梗死7例,36例阳性结果中包括多灶性梗死5例.RCBF的阳性率比CT略低(P&>0.05),40例中,两项结果均为阳性者35例,均为阴性者4例,其余1例,CT异常而rCBF正常.
  
  2 讨论
  脑梗死系颅内外供应脑的动脉因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命名管腔狭窄、闭塞,致局部脑组织急性血流中断而出现缺氧、坏死和软化.一旦梗死发生,便会在大脑立即形成缺血区域[1-3] .35例rCBF值低于正常,说明侧枝循环的建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血状况,同时改善状况与梗死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rCBF直接反映大脑半球各区域的供血状况和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且与预后有关,而各区域的供血改善直接影响脑组织的功能状态,经过治疗,其中30例接受复查的患者随病情好转,梗死灶变小,rCBF亦有升高趋势;4例多灶性梗死rCBF发现两半球平均供血量低于正常值,且局部供血量较正常值低,预后差.
  虽因梗死造成的神经功能已有障碍,脑动脉在6h内,因梗死灶周边迅速建立了侧枝循环,脑组织改变尚不明显,属可逆性.因此CT检查可无阳性所见,甚至在发病24h内亦未发现异常,如检测及时,rCBF可以早于CT发现异常[2,4] .本组3例正常CT结果中的2例rCBF发现有明显的供血降低区域.在发病以后的24h~2mo,属病理改变的转化或消除期,CT显示了恢复期不同阶段的改变.①开始局部水肿明显,神经变性坏死,小血管充血,灰质、白质界限不清,40例中36例异常CT结果分别显示了一定的低密度区或轻度占位,侧脑室受压,中线偏移等征象.②36例异常结果20例2~3wk复查,可见脑水肿逐渐消退,占位效应也逐渐减轻,低密度梗死的边界更加清楚,密度更加均匀;2mo再复查,16例可见低密囊腔,边界清楚.可见rCBF与CT各自有其独到的优点,不能完全互相取代,在脑梗死病的研究诊治中,两者均可作为恢复及疗效的客观评价指标.rCBF能看到更多的缺血区域,而CT仅仅能发现梗死局部,综合运用二者将提供脑梗死后梗死面积和缺血状况,以利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友兰,徐 彭,张 彤,杨春祥.50例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与CT[J].北京医学,1998;20(1):44.
  [2]肖恩华,刘顾岗,杨树仁,李德泰,沈树斌.24h内缺血性脑梗死的CT研究[J].放射学实践,1999;14(2):80-83.
  [3]严秋凤.大面积脑梗死与超早期CT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9(10):40.
  [4]冯栓林,岳红梅,李永禄.老年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160例CT与临床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9;22(2):46-4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