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骨骼系统
关键词: 螺旋CT;骨骼系统;图像重建;参数
0 引言
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图像重建功能在骨骼系统的应用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我院自1998-08引进Picker公司PQ6000高档螺旋CT机以来,对48例骨关节疾病患者进行了螺旋CT扫描和扫描后图像重建,病种涉及骨折、结核、肿瘤和先天性异常等方面.本文就扫描和重建的方法及技巧做一探讨.
1 扫描前准备
①扫描期间禁动,否则将导致图像伪影,因此,在扫描前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如不能配合,必要时给予适量镇静剂.②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和扫描目的,设定完善的扫描计划,在定位像上划定出充分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范围,避免扫描完成后发现包括不全而前功尽弃.
2 扫描参数的选择
重建图像质量受层厚、重建间隔、螺距、电压、电流等多种因素影响,原则上应尽量使用高4千伏,高毫安,但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X线的曝光量以及X线球管的热负荷增加程度,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最佳成像参数.另外,理论上使用较小的螺距可提高图像的分辨率,但研究发现实际使用时,螺距的大小对图像的分辨率无明显影响[1,2] .我们的原则是扫描参数根据诊断要求、ROI范围的长短做灵活多样的选择,如ROI范围小,即选用薄切层、薄重建间隔及小螺距,如ROI范围较大,则选用较厚的切层、重建间隔及较大的螺距.我们常用的扫描参数为:层厚1~4mm,重建间隔1~2mm,螺距1.0~1.5,低电压120kV,电流100mA,所有患者均获得足够的信息量,图像效率良好. 3 图像重建
目前有3种图像重建技术: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表面遮避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和容积显示(Volume rendenhy,VR).MPR包括冠状面、矢状面、任意斜面及任意曲面图像,具有操作简单、成像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其实时显示功能,能够对病变有全面准确地认识,故常为首选的重建方法,但重建时要注意切层选择不当易造成假象.SSD以清晰、逼真、直观、立体的特点,成为最受临床医生欢迎的成像方法.SSD在重建时阈值的选择是关键,阈值过高,可造成假影,过低则周围轮廓分辨不清,一些结构层次分辨不出来.我们的经验是在清晰显示结构的前提下,应尽量选择较低的阈值,参数各例设定在120~180为宜,但也要根据骨密度高低适当调整.另外重建时,针对不同的病例,采用切割技术去掉不必要的影像或分离技术仅保留需要观察的结构以便重点观察.VR是四维显示图像,虽然不如SSD直观,但其对比度好,层次清晰,细节显示好,是对SSD图像的重要补充[3] .VR重建时主要是调整CT值范围和选择透明度(opacity),即可获得满意的图像.
4 注意问题
目前螺旋CT骨关节图像重建仍然存在着检查费用高、重建时间长、经验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应用螺旋CT对骨关节病变进行检查时,应掌握好适应证,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时各种重建技术一定要以轴位图像为基础,以免误诊或漏诊.
参考文献
[1]Brink JA.Technical aspects of helical(spiral)CT [J].Radiol Clin North Am,1995;33(4):825-841.
[2]Wang G,Vannier MLV.Stair-step artifacts in three-dimension-al helical CT:An experimental study [J].Radiology,1994;191(1):79-83.
[3]Johnson PT,Heath DG,Bliss DF,Cabral B,Fishman EK.Three-dimensional CT:Real-time interactive volume rendenhy [J].AJR,1996;167(3):58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