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N1期口腔癌术后淋巴结转移逐步判别浅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780 日期:2025-03-13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口腔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转移
  
  0 引言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较强的浸润性并常发生颈部淋巴路转移[1] ,临床主要依靠物诊、B超等从淋巴结的大小、质地来判断其是否有转移灶,但由于亚临床转移的存在[2] ,部分无确定转移体证的N0,N1期病例可因未及时行颈清扫或清扫范围不足导致术后淋巴结转移,我们对此种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随访和统计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例为1983~1995年期间于我院手术治疗的146例N0,N1期病理确诊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根据UICC1987年TNM标准进行分期和详细分区,术后随访3a以上或至患者死亡(2mo~15a).病例中男性98例,女性48例,中位年龄55岁(24~81岁).
  
  1.2 方法 统计病例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用等级相关分析或精确四格表法分别对术后淋巴转移与10个临床检查参数(年龄、性别、吸烟量、饮酒量、就诊前病程、肿瘤原发部位、T分类、N分类、病理分化分级和确定术前存在转移)和6个治疗因素(术前放疗、术前化疗、颈清扫方式、下颌骨处理方式、术后放疗和术后化疗)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分析;用Wilks逐步判别分析筛选因素,建立术后转移判别函数并将原始资料回代,检验判别准确性[3] .
  
  2 结果
  病例中共18例(12.3%)发生了术后转移.单因素分析只有颈清扫方式(P&<0.005)和术后放疗(P&<0.05)与术后颈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关系,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含13个因素(排除术前放疗、化疗和术前存在转移3个因素)的判别函数对术后淋巴转移的判别准确度最大可达71.9%,回代原始资料检验:判别灵敏度83.3%,特异度70.3%. 转贴于  3 讨论
  目前尚无一种术前准确诊断亚临床淋巴转移的可靠方法,因而N0,N1期口腔癌病例可能因选择性颈清扫方式不当,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4] .我们综合考虑常用的肿瘤患者临床、治疗参数,应用多因素统计学方法预测术后转归,目的是在患者进入治疗程序前和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已有资料对治疗结果进行初步的估测,进而可根据估测结果完善治疗计划.经判别分析建立的方程式对术后引流区淋巴结转归的预测可达到71.9%的准确度,灵敏度83.3%,即漏诊率16.7%,特异度70.3%,即误诊率29.7%,结合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后淋巴转移可由选择适当的颈清扫方式加以有效预防,即应用此多因素分析方法可将术后转移控制在2%左右,同时只有26%的患者可能因错误的估计而接受超过实际范围的颈清扫,其效果是较为满意的.当然此结果是基于有限的回顾性病例资料,尚有待于更大样本量、前瞻性和更深入的研究和验证.
  本组分析发现术后放疗与术后淋巴转移呈正相关,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量有关,且术后放疗者,多为大范围肿瘤,有手术效果不理想的因素在内,加大术后转移的可能性,并不能因此而否定放疗在综合治疗中重要的补充辅助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35-273.
  [2]Brekel MW,Waal I,Meijer CJ et al.The incidence of mi-crometastases in neck dissection specimens obtained from 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 [J].Laryngoscope,1996;106(8):987-991.
  [3]许世瑾,郭祖超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10-213.
  [4]Brugere JM,Mosseri VF,Mamelle G.Nodal failures in patients with NO N+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ithout capsular rupture [J].Head Neck,1996;18(2):133-13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