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宏玫,潘粉丽,范珊红,曹亚红
【关键词】 留置针
关键词: 留置针;并发症;预防
0 引言
浅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可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液体外渗,减轻了组织损伤,且对血管的刺激性小,能有效地保护血管.留置时间1~7(平均4)d.我科共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268例,对其并发症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及护理.
1 对象和方法
本组268(男200,女68)例,年龄34~68岁,均为晚期肿瘤的化疗患者.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浅静脉留置针,选择上肢静脉按操作常规穿刺,妥善固定,输液完毕用肝素溶液封管,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插入头皮针即可.
2 结果
本组穿刺成功率为99.3%,并发症发生率为7.46%,其中穿刺部位发红4例(占1.49%),穿刺部位疼痛3例(占1.12%),滴液不畅4例(占1.49%),静脉炎9例(占3.36%).
3 讨论
4例出现导管入口处皮肤发红,经严格消毒、更换敷料,10h后恢复正常.其原因为:①血管选择不当 长期化疗药物的刺激使血管弹性差;②患者的易感性 化疗患者白细胞低或存在感染灶;③穿刺部位出汗潮湿. 预防:①严格掌握穿刺适应症,注意先上肢后下肢的选位顺序,选择弹性好、充盈度好的血管;②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严格消毒穿刺部位,消毒面积需达6~8cm,消毒液干后再行穿刺,及时更换敷贴.
3例穿刺部位疼痛,其中2例因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经重新穿刺后消失,1例因穿刺手法欠妥失败.其原因为:①穿刺部位局部有疤痕或近关节处;②运用头皮针的进针方法,当患者躁动时,针体易滑出血管造成皮下组织损伤;③穿刺时见到回血便急于送针,导致血管刺破,穿刺失败.预防:①熟悉常用静脉的位置,尽量不使用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1] ;②选择正确的穿刺方法,确定回血良好时,松止血带,开调节器,抽针芯,并妥善固定.
4例因过度运动及封管不当造成滴液不畅,拔管后重新置管.其原因为:①过度运动血管内压力增加,血液回流至导管内,阻塞导管.②封管时,推注封管液过快或未进行正压封管.预防:①详细交待注意事项,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及时处理;②根据药物的性质及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③保证正压封管.
9例患者置管后,沿静脉走行出现条索状红肿、疼痛,疑为静脉炎形成即拔管,局部消毒,硫酸镁湿敷及理疗等处理,5d后症状完全消失.其原因为:①操作时消毒不严格,技术欠熟练,造成局部血管壁损伤;②与留管时间过长有关,由于套管针的刺入及在血管内的移动,机械性的损伤血管内皮及化疗药物的进一步损伤血管内膜使血小板易在受损部位及管尖部聚集,随着留管时间的延长及患者的易感性致局部发红,皮温升高,发生静脉炎[2] .预防:①严格无菌操作,消毒范围应大于敷帖面积,套管脱出后勿再送入血管,防止皮肤表面细菌通过皮肤与血管之间开放的窦道侵入机体;②减少机械性刺激,确保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轻柔;③避免化学刺激,消毒液不易过多,避免通过窦道进入血管造成刺激
[2] .
局部发红,穿刺部位疼痛,滴液不畅,静脉炎,是静脉置管中常见的并发症,但若能及时处理,均无不良后果,且浅静脉置管术易于掌握.因此,只要规范操作,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加强护理,正确封管,均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许 燕,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2):3-5.
[2]李晓燕,刘 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关于化疗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论文大全文章
- 关于川崎病多系统损害25例
- 关于川芎嗪对兔眼高压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
- 关于bcl┐2核酶对SMMC7721细胞端粒酶活性的
- 关于多发性创伤患者呼吸道梗阻的急救护理
- 关于孕25周残角子宫妊娠自发破裂1例
- 关于山羊用作下颌骨转移盘牵引成骨实验动物
- 关于介入性超声保守治疗异位妊娠
- 关于大Y染色体导致反复流产1例
- 40岁以下青年胃癌182例浅析
- 关于不同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关于尼莫地平对插管所致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 关于中药佳蓉片与雌激素对生殖系统作用的异
- 关于中药淋消宁治疗淋病后及非淋菌性尿道炎
- 关于氧杂非甾体雌激素类似物的合成及其对去
- 关于兰索拉唑和孟氏液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
- 关于单盲法观察气管拔管时脉搏氧饱和度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