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航天医学
关键词 :航天医学;航空;迷津;效标系统
摘 要:目的 研究心理运动测验在评价飞行能力上的实际意义. 方法 现役歼强机、运输轰炸机飞行员99名,在计算机上完成30项迷津作业,并由直接领导对其飞行技术水平作系统评价. 结果 迷津作业平均反应时与效标F5有非常显著偏相关(r≥0.3082P&<0.05),验证了心理运动与评价飞行活动中目标追踪能力有关的假设;4个年龄组飞行员迷津作业成绩在正确数上有统计学差异(25~29岁组35.15±3.54比30~34岁组29.78±10.20,P&<0.05),验证了心理运动能力有年龄差异的假设;歼强机与运输轰炸机飞行员在单位时间正确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歼强机0.33±0.12比运输轰炸机0.28±0.10,P&<0.05),验证了迷津操作能力可以通过专门训练而提高的假设. 结论 迷津作业是评价飞行员地面目标判别能力较好的指标,该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对年大歼强机飞行员应定期做有关心理学鉴定.
Keywords:aerospace medicine;aviation;maze measure;crite-rion system
Abstract: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ental tracing ability on evaluating pilots’flight ability.METHODS Thir-ty maze tasks were performed separately by99military pilots on computers,and the flight ability of7of them were as-sessed by their immediate superiors.RESULTS Average re-action time on the maze task had a significant partial correla-tion with the validity F5(r≥0.3082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4age groups of the pilots,and the age group of25~29years register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number of correct answers than the other three groups(age25~29group35.15±3.54vs age30~34group29.78±10.20,P&<0.05).The pilots of fighter planes obtained a bet-ter result in correct rate per unit time(per second)on the maze task than those of transporter and bombers(0.33±0.12vs0.28±0.10,P&<0.05).CONCLUSION Maze task is a very effective indicator of evaluating pilots’ground target judging ability;mental tracing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by fly-ing training;senior pilots should receive periodical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 on their mental tracing ability.
0 引言
迷津操作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运动能力,是人在特殊场境中对指定目标追踪的心理特征,反映了人的形象推理能力[1] .在职业能力测验中广泛接受Dearl-man(1979)的8类认知能力分类方法.其中迷津作业被界定为用于测量被检人员的推理能力,同时也用来评价知觉、记忆和空间机械等能力.二次大战以来,迷津测验就成为飞行员心理选拔的重要指标之一,受到军方的高度重视[2-5] .本研究目的,探讨迷津操作在评价飞行员飞行能力上的意义,探讨影响迷津作业成绩的心理因素,为飞行员心理选拔研究提供一项有益的指标和实用技术.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空军现役男性飞行员99名,平均年龄31;其中歼强机飞行员45名,运输轰炸机飞行员54名;本科学历44名,大专学历55名.
1.2 方法
①迷津操作测验:心理运动能力测验采用McCormick和Meacham等编制的PAQ(Position Analysis Questionnaire)中的迷津测验,共30幅迷津图.通过计算机呈现,由简至难排列;能走通与不能走通的图形各占一半,随机呈现.要求被试者迅速判断由中心始发的迷津是否能走通,并迅速按键表示.采用486/AST计算机呈现图形,记录测验成绩,包括正确反应数(RIGHT)、平均反应时间(ART,s),及单位时间正确率(RI/RT,s).②飞行能力评价:飞行能力评价采用“飞行技术水平多效标评价系统”[7] .该评价系统包括7项效度指标为:分析判断能力(F1),快速反应能力(F2),掌握新技术能力(F3),操纵能力(F4),地面目标判别能力(F5),克服飞行错觉能力(F6)和学习飞行模式(F7).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经SPSS和SPLM软件包在486/AST上处理.
2 结果
2.1 效标效度分析
迷津测验评价飞行能力的心理学意义是本研究首要关注的问题.我们将99名飞行员迷津测验的平均反应时与7项效度指标作spear-man相关分析,并在控制年龄和文化程度条件下作偏相关分析(r,Tab1).无论控制或非控制影响因素条件下,迷津测验平均反应时均与效标F5,地面目标判别能力有显著性相关和偏相关.该测验成绩受年龄因素影响较大,而受文化因素影响较小.当控制年龄,和同时控制两个变量条件下,偏相关系数值均明显增加,达非常显著相关水平(P&<0.01).表1 迷津测验平均反应时与飞行能力偏相关分析(略) 2.2 年龄对迷津作业成绩的影响
根据年龄发展阶段,将99名飞行员按年龄分为4个年龄组(Tab2).该结果支持Tab1的发现,年龄组间差异主要表现在正确反应数上(P&<0.05),其中25~29组飞行员成 绩最佳,逐渐年龄越大成绩越差.35~49组的组间差异亦较其它组有明显的增加.平均反应时间(ART)各组间尽管无显著差异,但标准差从低年龄到高年龄有逐渐增大的趋势,表明年龄越大,组内被试者成绩间的变化率越大.表2 各年龄组飞行员迷津作业成绩比较(略)
2.3 不同飞行工作迷津作业成绩比较 我们还假设,不同飞行职业被试者迷津操作的能力也有显著差异.根据飞行职业特点,将99名飞行员分为歼强机与运输轰炸机两组.将两组被试者在迷津作业测验上的3项成绩进行比较有一定意义(Tab3).歼强机与运输轰炸机飞行员在迷津作业成绩上有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单位时间正确率(RI/RT)上;在正确反应数上,前者略高于后者.证实了我们的假设.表3 不同飞行职业飞行员迷津作业成绩比较(略)
3 讨论
迷津作业主要用于了解被试者对两维空间方位的表征能力、记忆能力和手-脑协调能力,检测在无目标引导下对虚拟目标的追踪能力,或心理通径能力.为适应职业选拔与评价的需要,曾将该测验转化为30幅迷津图[6] .同样,Wechsler智力测验也采用这种测验形式.转化后的迷津作业则除测量平面空间方位表征和记忆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用于测量被试者的迷津操作能力.本研究在传统测验的基础上,将迷津作业呈现方式改为计算机显示,通过被试者的测验成绩,以主要了解其迷津操作的能力.我们研究发现:①迷津作业平均反应时与地面目标判别能力(F5)效标间有显著性相关;在控制年龄因素条件下,其偏相关程度达非常显著水平(P&<0.01).该统计证实了我们的第一项假设,飞行员迷津作业成绩与其实际飞行中地面物体判断和追踪能力有关,即迷津操作能力越好,地面目标判别能力越强.②迷津作业与飞行能力效标间相关受年龄因素影响较大(Tab2).4个年龄组飞行员迷津作业成绩比较,结果发现在正确数上有统计学差异.年轻并有一定飞行经验的25~29组飞行员的成绩最佳.随年龄增加,平均值下降,标准差增加,表明迷津操作能力是经过飞行训练后获得的,年龄对该能力损害较大,且大龄飞行员间该能力的个体差异在逐渐增加.该结果验证了第二项假设,并给我们提示,对超过35的战斗机飞行员,应特别注意其心理运动能力的发展,对其执行攻击目标任务前,应检验其迷津操作能力,以保障有效的战斗力.③根据年龄组间迷津操作能力差异的结果表明,迷津操作能力可以通过飞行训练有所提高.由于飞行职业的要求,歼强机飞行员有更多的接受追踪目标训练的机会,因此其迷津操作能力应该大于运输轰炸机飞行员.我们将99名飞行员按飞行机种分为歼强机和运输轰炸机飞行员组,分别比较他们在迷津作业上的三项成绩.结果显示,前者在单位时间准确性上明显优于后者,表明歼强机飞行员迷津操作能力、空间记忆能力均优于运输轰炸机飞行员.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推理,迷津作业是评价飞行员实际飞行中地面目标判别能力较好的指标;迷津操作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应该注意大龄飞行员该能力的变化情况,定期作心理鉴定.
参考文献
[1]Pei JT,Zhang K.Selection technology of military fliers in west-ern countries[J].Xinlixue Dongtai(J Devel Psych),1993;1(2):27-35.
[2]Carretta TR.Group differences on U.S.air force pilot selection tests[J].Inter J Select Assess,1997;15:115-127.
[3]Thomas R,Carretta MS.Recent developments in U.S.air force pilot candidate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J].AviatSpaceEnvi-ron Med,1992;63(12):1112-1114.
[4]Turnbull GJ.A review of military pilot selection[J].Aviat Space Environ Med,1992;63(9):825-830.
[5]Ree MJ,Carretta TR.The correlation of general cognitive abili-ty and psychomotor tracking tests[J].Inter J Select Assess,1994;2:209-216.
[6]Cox RH.Utilization of psychomotor screening for USAF pilot candidates:Enhancing predictive validity[J].Aviat Space Envi-ron Med,1988;59:64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