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痔灵和强的松龙混合液治疗鼻息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6614 日期:2025-03-11 来源:论文网
作者:朱胜华,熊卫红,李多洛,邹小量

【关键词】 强的松龙
  关键词: 鼻息肉;消痔灵;强的松龙
  
  我科1996/1998分别应用消痔灵与强的松龙混合液、消痔灵液、强的松龙液行鼻息肉内,鼻息肉蒂部注射治疗鼻息肉各50例,并设对照组为鼻腔滴入及口服类固醇激素50例,合计200例,观察并对比其疗效.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男128例,女72例,年龄8~78(平均38)岁,病程32a~45(平均4.5)a.其中在本次治疗前做过一次鼻息肉摘除术后复发的27例,做过2次或2次以上手术的12例.主要症状为鼻塞、流脓涕、头痛及嗅觉减退.全部病例治疗前均行鼻窦X线拍片,其中上颌窦炎125例、筛窦炎58例、蝶窦炎2例、额窦炎8例.为描述鼻息肉的大小,在充分收缩下鼻甲粘膜后按下列标准分期:Ⅰ期:息肉限于中鼻道内;Ⅱ期:息肉向前达中鼻甲前部,向下到下鼻甲,但未遮盖下鼻甲;Ⅲ期:除到达中鼻甲前部外,息肉已扩展到中鼻甲的内侧和后部;Ⅳ期:息肉扩展至鼻底,但可以见到一部分鼻甲;Ⅴ期:息肉充满鼻腔,不能窥见鼻甲(表1).表1 鼻息肉200例检查所见 (略)
  1.2 方法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门诊明确诊断为鼻息肉的病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A,B,C,D4组,各组50例,其中A组为消痔灵和强的松龙混合液,B组为单用消痔灵液,C组单用强的松龙混悬液,均在鼻息肉内及蒂部注射,D组(对照组)为鼻腔内滴入0.5g L-1 可的松滴鼻液,加上口服强的松片剂.A组:患者取端坐位,用强的松龙混悬液等量混合搅匀,用5号细长针头分次注入每个息肉内、息肉蒂部,根据不同分期的息肉采用不同剂量,Ⅰ期,2~3mL;Ⅱ期3~4mL;Ⅲ期4~5mL;Ⅳ期5~6mL;Ⅴ期6~7mL.但单侧鼻腔总量不超过8mL.注射后鼻粘膜水肿,呈现苍白色.随着水肿消退,息肉渐缩小脱落,5~7d重复1次,4次为一疗程(在治疗中息肉已脱落,就不须再继续治疗).B组、C组方法同A组,但为单用一种药物,且单用药物剂量与A组相同,仍为5~7d重复一次,4次为1疗程(在治疗中息肉已脱落,就不须再继续治疗).D组(对照组):给予50g L-1 可的松滴鼻液滴鼻腔,每日3次,每次3~4滴,同时口服强的松片,第1周每日30mg,第2周每日20mg,第3周每日15mg,第4周每日10mg,1mo为1疗程.以上各组在治疗中不应用其他任何药物,只用1个疗程.2a内定期复查随访.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完毕后记录各项症状,复查鼻窦拍片及检查鼻息肉消退情况,参照以上分期标准.痊愈:自觉症状完全消失,鼻腔内无息肉;显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鼻腔内息肉缩小3/4以上;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鼻息肉缩小&>1/2而&<3/4;好转:自觉症状稍好转,鼻息肉缩小&<1/2.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缓解,鼻息肉无明显缩小.随访时间以2a为准许.   2.2 治疗效果
  经Ridit分析法处理,R值显著性检验提示,甲组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表2 鼻息肉4组治疗比较 (略)
  
  各组所随机抽样选用的病例中看出,A组在V期所占比例33%,与D组相同.说明所随机抽样的病例在各组分配中是合理的.在B,C,D3组治疗无效的77例,再应用消痔录与强的松龙混合液(A法)治疗,结果仍有效,其中20例有效,有效26例;18例好转,好转率30%;无效12例,无效率16%;总有效率84%;复发率(2d内)12%.以上结果经Ridit分析法处理,R值显著性检验提示,有显著差异(P&<0.05).表3 鼻息肉各组分期(略)
  3 讨论
  鼻息肉常见容易复发,治疗困难,鼻息肉病因复杂,有几种学说[2] ,其病理改变[3] 主要有高度水肿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消痔灵[4] 主要成分为白矾、五倍子构成的一种高强度硬化剂,具有消赘去肿、收敛止血等功效.强的松龙是类固醇类激素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及抗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等作用.同时,有消水肿、消纤维增生等作用.两者合用,使息肉组织脱水硬化、血管闭塞以致息肉脱落,同时制止炎症反应和变态反应,以防止息肉复发的功效.
  参考文献:
  
  [1]Evine HL Functional endoscope sinus suogery:evaluation,surgery and follow-up of patients [J].Laryngoscope,1990;100(1):79-84.
  [2]何烈纯.鼻息肉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喉科学分册,1997;21(2):83-86.
  [3]陈文文,孙 琴,邓亚新.多发性鼻息肉形成的临床及病理学观察[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1):15-17.
  [4]林昭焘.消痔灵用治耳鼻喉科多种病症有效[J].新中医,1987;18(3):32-3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