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配伍禁忌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患感冒来我院内二科门诊治疗.医师处方用:穿琥宁注射液20mL+50g・L-1 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16万U+9g・L-1 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从处方上看,上述用药方案是可行的.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同液体瓶里的两种药液在输液管内相遇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絮状沉淀[1] .幸好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中止输液,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1.2 调查报告
我们对本院门诊和内二科病房作了一次调查.1999―06/08门诊处方13504张,其中静脉滴注的有2434张.而在一张处方上,有两种不同药液可能在输液管内相遇发生化学反应的有167张,其中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106张,发生水解反应的有21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有15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11张,其他的反应有14张.同期,内二科住院患者共283例,其中103例用药至少有一次可能发生输液管内的化学配伍禁忌反应[2] .对门诊和内二科有10a以上护龄的护士进行调查,38名护士中,有25名从未遇上过这种情况,另外13名护士只遇上过1次.考虑到她们的护龄,把上述材料稍加比较,可以看出,实际遇到次数远远小于理论上可能的次数.
2 讨论
由于药物经过大输液稀释,浓度较小;输液一直在进行,两种药液在输液管内发生反应的时间也较短暂.也就是说,虽然发生了化学反应,但程度上还未使肉眼明显察觉.我们认为,肉眼的观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有的化学反应肉眼看不见,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有意或无意的疏忽造成的.从护理操作的角度来看,不能说发生反应了,中止输液就行了.因为即使未酿成事故,但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在医疗上是应尽量避免.从患者的健康安全角度来看,不能以肉眼没有发现变化就认为可让输液继续下去,这是对广大患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医生开处方,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但要注意同一液体瓶里药物的化学配伍禁忌问题,而且还要注意不同液体瓶里的药液在输液管内相遇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3] .其次是在操作方法上,一旦认为有发生输液管内化学反应的可能后,那就输完一瓶液体,用9g・L-1 氯化钠注射液或50g・L-1 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管,也可用这两种注射液交替冲洗,然后再输下一瓶液体.当然,这种方法要耗费液体和增加操作步骤,我们建议有关方面可以展开研究,寻找简单而经济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高清芳,冯克玉,张晓友.现代临床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04-223.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34-35.
[3]杨藻宸.医用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