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治疗冠心病50例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771 日期:2025-09-19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另50例为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压及临床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90%(其中显效率62%,有效率28%);对照组总有效率70%,显效率22%,有效率48%。治疗组心电图恢复总有效率70%(显效率42%;有效率28%);对照组总有效率44%(显效率30%;有效率14%)。两组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有显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 通心络;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多认为因心气或心阳亏虚之后,因阳气亏虚无力温运血脉,以致血行不畅引起淤血痹阻心脉。病理变化为气血壅滞;心之脉络淤阻,脉络绌急而痛[1]。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资料表明炎症反应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于2005年1月~2008年1月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冠心病诊断符合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和诊断标准[2]中劳累型心绞痛和自发性心绞痛。排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其他类型心脏病、更年期综合症、严重神经衰弱症患者。

  1.2 一般资料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7~83岁,中位年龄63岁,合并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10例,高血脂20例,病程6个月~25年。对照组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7~83岁,中位年龄63岁,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10例,高血脂15例,病程6个月~2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以上两组按心绞痛治疗原则[3]行常规治疗,均使用硝酸酯类药物,抗高血压药物,降糖药,降脂药,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通心络胶囊(河北产每粒0.26g)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4周为一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查心电图,观察ST段及T波变化情况,心绞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的时间,同时记录心率、血压、检查血尿常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血糖、肝肾功能。心绞痛程度采用CSS分级和半定量积分(Ⅰ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如步行、登楼梯,仅在强体力时发作,计1分;Ⅱ级:轻体力活动受限,快步走或登上二层楼梯或寒冷、情绪激动易发作,计2分;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步行上一层楼梯可发作,计3分;Ⅳ级:一切体力活动均可引起不适,静息状态时可发作,计4分)。

  1.5 疗效标准 参照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4],采用半定量积分法。显效:原有症状消失,总积分减少&>70%;心绞痛分级降低2级,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间期延长&>70%;心电图ST-T波缺血性改变恢复&>80%。有效:原有症状明显减轻,总积分减少40%~70%;心绞痛分级降低Ⅰ级,发作次数减少,间期延长50%;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恢复50%~80%。无效:原有症状无好转,总积分减少&<40%;心绞痛分级无降低;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恢复&<50%。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治疗前后,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心绞痛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率为62%,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22%,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改善疗效的比较

  2.2 心电图变化比较 治疗组总效率为70%,对照组为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变化比较 [n(%)]

  2.3 血脂变化比较 治疗组在服用通心络胶囊后可显著降低血清,TC、TG、LDL-c(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TC、TG、HDL-cLDL-c基本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3 讨 论

  大量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病发病机制与各种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细胞间粘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相互粘附、聚集,导致内皮细胞受损而引起炎症反应[5]。通心络胶囊是中药复方制剂,成分有人参、水蛭、土鳖虫、全蝎、蜈蚣、蝉蜕、赤芍、冰片等,具有抗心肌缺血和保护内皮及损伤修复,减少组织细胞的凋亡等作用,临床药理研究表明,通心络既能调血脂、抗凝,有利于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还可以逆转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血管痉挛,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并改善患者的内皮细胞功能。

  本研究显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通心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改善疗效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70%)(P&<0.05),且心绞痛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程度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5)。表明通心络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能有效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并能减少发病次数及缩短发作时间,减轻心电图ST-T缺血性改变的程度。

  冠心病患者常并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可使外周阻力增大,心排血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缺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一种强有力的炎性分子,AngⅡ水平增高可能是胆固醇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患者血清TC、TG、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表明通心络通过降低AngⅡ,增加血清一氧化碳水平,能改善高胆固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达到降低TC和LDL-c及升高HDL-c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液粘滞度,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及减少斑块破裂后的致血栓反应。通心络可增加内皮细胞的活力,增加胰岛素神经丛胆碱酯酶,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从而可防治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及延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通心络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具有良好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 吴以岭.络脉~血管系统相关性讨论[J].中医杂志,2007.48(1):5~8.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会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1998.9(1):75~76.

  [3] 陈国伟,郑中锷.现代心脏内科学[M].第2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1051.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J].2007,35(37):195~206.

  [5] 邹外一,冯炼强.中药复方制剂通心络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J].新医学.2006,37(3):171~17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