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聪,吕国治,黄谦,冯国君
【摘要】 目的 观察红花注射液在高原地区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8%,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有效地治疗脑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脑梗死的药物。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脑梗死;高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脑梗死是老年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已日益被重视。活血化瘀是治疗脑梗死的常用方法之一。近年来有多种新的活血化瘀类药品用于临床,均显示了良好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红花注射液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红花的提取物,可提高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延长纤维蛋白血栓形成时间,能够改善病人的血液流变性等优点。本文收集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病人,均经颅脑CT扫描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红花注射液,对照组丹参注射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48例,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39~74岁,平均(55.30±5.3)岁。对照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43~76岁,平均(56.3±6.2)岁。病例中合并高血压者45例,高脂血症者28例,冠心病32例,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未确诊不纳入)。就诊时间均为18~72h以内。
1.2 临床表现 头痛者,治疗组39例(81.3%),对照组16例(80.0%);眩晕、心悸恶心、呕吐者,治疗组35例(72.9%),对照组14例(70.0%);偏瘫者,治疗组29例(60.4%),对照组12例(60.0%);四肢瘫者,治疗组10例(20.8%),对照组3例(15.0%);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失语,治疗组23例(47.9%),对照组7例(35.0%);昏迷者,治疗组7例(14.6%),对照组3例(15.0%)。
1.3 辅助检查 血脂升高者治疗组28例(58.3%),对照组13例(65.0);血糖升高者治疗组12例(25.0%),对照组4例(20.0%),红细胞增多,治疗组30例(62.5%),对照组12例(60.0%);CT检查,单发性脑梗死治疗组20例(41.7%),对照组9例(45.0%);多发性脑梗死者治疗组28例(58.3%),对照组11例(55.0%),脑梗死病灶大部分位于皮层及皮层下。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给以脱水、降颅压、抗凝及控制血压、血糖等传统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红花注射液(山西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14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四川三精升和制药有限公司)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1.5 统计学处理 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比较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包括意识状态、眼球活动情况、面瘫情况、言语能力、上肢肩关节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治疗前后均以双盲法体检并且评分。(2)疗效评定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临床评定标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
2.2 治疗效果 两组病例于用药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8%,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χ2= 3.99,P﹤0.05),说明红花注射液对脑梗死疗效显著。治疗组(红花组)的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的百分率为83.3%,远高于对照组(丹参组)的60.0%,也说明了红花注射液比丹参注射液有更好的疗效,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3 讨 论
脑梗死是老年多发病和常见病,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病因复杂,可以是血管、血液、血流变等的异常,发病过程也十分复杂,可涉及钙离子内流、自由基释放、能量消耗等机制,此外,它还受许多因素影响,如高血糖、高血压、低血压、糖尿病等。我院地处西藏高原,海拔3000米,空气稀薄,氧分压低,气候寒冷,由于长期的慢性缺氧引起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粘滞度增加,也是影响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急性脑梗死时,由于脑缺血缺氧,出现能量代谢障碍,产生大量酸性物质、氧自由基、羟自由基、一氧化氮等,使神经元的磷脂膜、细胞结构蛋白、核酸等主要结构解体,产生大量的花生四烯酸,损伤内皮细胞,增加胞膜通透性,血-脑屏障开放,加重脑水肿。现阶段治疗以改善脑梗死灶的脑血流,降低颅内压,减少脑损害面积,清除自由基,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恢复再灌注是治疗脑梗死病人极其重要的方法之一,因为只有及时、快速地恢复已中断的脑组织血流,才能挽救频死的脑细胞。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红花注射液其成份主要是从红花中提取的红花黄色素、红花醌甙、红花素、新红花甙等有效成份,能改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液粘稠度,从而改善微循环,有助于尽快恢复再灌注,对脑梗死的治疗有很好疗效。其可能的药理机制如下:(1)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体内凝血,能够降低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压积,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阻止血栓形成,促进血栓溶解[2],具有阻止微血栓形成和加速微血栓溶解双重作用。(2)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组织血液灌注,促进毛细血管网开放,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障碍,降低血压的作用[3],特别是对冠脉血管的扩张作用尤为明显,因此有间接增加心搏量作用,增加梗死区域的血供。(3)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4],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4)对脑在缺氧状态下的保护作用,维护血脑屏障的神经质细胞钠泵作用,减轻脑水肿,缓解肺脑症状[5~7],对缺血后脑神经元的变性和血-脑屏障有保护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一定的抗炎作用。我们应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8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减少,症状得到改善。治疗组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丹参注射液有效率为70.0%,说明红花注射液效果显著、疗效可靠、安全性高,不违反该药禁忌证的情况下,值得在基层临床上应用,尤其是边远地区,多数患者已经失去溶栓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29(6):381~382.
[2] 张春燕.红花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1,20(4):273~274.
[3] 牛向东,刘会丽,刘慧红.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76例[J].新疆中医药,2002,20(4):28~29.
[4] 田亚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3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7(5):679~680.
[5] 方文贤,宋崇顺,周立孝.医用中药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922.
[6] 金 鸣,李金荣.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草药,2004,35(6):665.
[7] 聂琼嵘.红花黄色素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理作用研究近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