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越,慈书平, 陈大仓,袁宝进,刘长林,郭骞,高广利,郭建强
【摘要】 目的 调查研究新疆北部寒区军人冬季睡眠影响因素。方法 用自制问卷,采用问答的形式进行调查,在军医指导下现场同步填写。结果 从影响新疆北部寒区军人睡眠质量的因素来看,睡眠环境内部影响因素为居室人多、室友磨牙和换哨,睡眠环境外部因素影响不明显,以噪声为主。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主要为个人因素、战友、生病、心理因素及上级批评、压力过大、辛苦劳累,睡眠剥夺以工作加班为主。结论 新疆北部寒区驻城镇军人冬季睡眠的影响因素以睡眠环境内部影响因素为主,需采取措施保证驻城镇军人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 睡眠;睡眠质量;军人;影响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winter sleep quality of the army men in the cold region of north Xinjiang.Methods The investigation was made with selfmade questionnai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rgeons.Result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leep internal environment were the overcrowdedness of the dormitory,the teeth grinding of the roommates and the sentry shift while those of sleep external environment were not obvious,mainly from noises; the other factors included the following: personal factors,colleagues,illness,psychological factors,criticism from the seniors,overload pressure,over tiredness and too much extra work.Conclusion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leep internal environmen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inter sleep quality of the army men in north Xijiang,and certai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guarantee 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army men garrisoning in the cold regions.
KEYWORDS sleep sleep quality army men influence factors
新疆北部寒区冬季时间长,天寒地冻,生活单调,文化娱乐活动少,训练及户外活动相对较少,加之没有蚊虫叮咬,理论上讲有利于睡眠。为了解新疆北部寒区军人冬季睡眠影响因素,我们对824名军人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应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北部寒区-阿勒泰地区824名官兵进行调查,包括10个边防连的边防官兵226人,驻城镇军人241人,武警357人。男性812人,女性12人。汉族783人,其他民族41人。战士389人,占47.2%;士官297人,占36.1%;干部138人,占16.7%。按兵种分驾驶员89人,占10.8%;通讯兵50人,占6.1%;雷达兵22人,占2.7%,炮兵7人,占0.8%,工兵11人,占1.3%,步兵645人,占78.3%。未婚710人,占86.2%;已婚114人,占13.8%。文化程度中学411人,占49.9%;中专204人,占24.8%;大专150人,占18.2%;大学59人,占7.1%。身高158~195cm,体重47~98Kg,年龄17~41岁,军龄1~23年。调查期限为2009年元旦及春节期间。
1.2 研究地域
阿勒泰地区(经纬度88.1375°、47.8506°),在鸡形的中国地图上,处于鸡尾巴的最边缘位置。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东临蒙古、西接哈萨克斯坦、北连俄罗斯,有1205公里的边界线。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无霜期短,春旱多风,夏短冬长,年平均气温3~4℃,冬季平均气温-25~-28℃,极端低温-49.8℃,是我国第二寒区。
1.3 方法和步骤
对2009年冬季元旦及春节期间前后1个月内的睡眠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睡眠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家庭同事、个人和工作等四个方面17种因素。调查表自制成问卷,统一指导语、注意事项的文字说明,并制成内容一致的幻灯片。被调查群体边观看幻灯边在调查者的指导下现场同步填写问卷,填写完整后表格由调查者收回,由专人进行统计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资料离散度,各种比例用百分率。
2 结 果
2.1 睡眠环境因素
因职务和工作不同,少则1人居一室,最多则18人同居一室,常见的是4~8人同居一室。78.9%的驻城镇军人认为1~2人同居一室对睡眠影响最小。42.0%的人认为室友对睡眠有干扰,干扰原因主要磨牙和换哨。55.9%的人认为所住的宿舍冬天关了门窗空气是混浊的,但仅有43.3%的人认为这样会影响健康。17.7%的人的睡眠受宿舍周围环境的影响,影响因素主要以噪声为主的各种声响。
2.2 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
主要为个人因素、战友、生病、心理因素及上级批评、压力过大、辛苦劳累。睡眠剥夺以工作加班为主。
3 讨 论
“天有阴阳,人有睡眠”这是古人对睡眠的最基本论述。睡眠是人最重要的生理需求。健康的睡眠是维持人体各种能力的重要保证。各种影响睡眠因素可引发多种不良事件。如:生活质量下降、工作效率降低、交通和工伤事故,甚至战争的失败[1]。研究和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使我们更好的认识它、重视它、减少它、避免它对睡眠的干扰和影响,从而使我们睡的更好。
军人睡眠有其特殊的军事价值、时间价值、效益价值和健康价值。只有良好的睡眠,才有很好的战斗力。军人睡眠的影响因素较多:平时睡眠的干扰主要有战友起床小便动作过响、站岗值勤、个别战友患有睡眠疾病、心理因素、对部队生活不适应等。军事训练也对睡眠有影响,如夜间军事集合、夜间训练、夜间行军等。战时对睡眠的影响则更为明显,如战时不分昼夜、时间地点、高度警觉和紧张心理、战时生活工作节律不规律、战后精神创伤、战伤致残、战争心理创伤后遗症等[1,2]。
军人睡眠的特点有:统一性,作为一名军人要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只要上级安排休息睡觉,你要学会排除各种干扰,很快能入睡,并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随意性,部队随时都要去执行各种任务,平时各种训练、各种抢险救灾,战时各种战斗,随时可能从睡眠中被叫醒,也可能连续几十个小时不睡。在允许的情况下,会不分地点、场合、时间让其休息睡觉。也可能在行进的军车中,也可能在荒山野外,也可能是露天或草棚,你都要适应它去好好睡觉;隐蔽性,在战斗环境里,敌方会采用各种侦察方式来了解我方人员情况,若睡眠人员暴露,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就必需在隐蔽的环境里睡眠[1,2]。
从影响驻城镇军人睡眠的因素来看,睡眠环境内部影响因素为居室人多、室友磨牙和换哨,睡眠环境外部因素影响不明显,以噪声为主。影响睡眠的其他因素主要主要为个人因素、战友、生病、心理因素及上级批评、压力过大、辛苦劳累。但也和遇事易激动、情绪变化大或内向性格、多思多虑等个人敏感体质有关。本调查中夜间仅有58.5%的人按时熄灯休息,22.4%的驻城镇军人入睡困难,46.3%的驻城镇军人夜间需上厕所,27.0%的人感觉冷,12.4%的人存在各种不适而影响睡眠质量[1,2,3]。
改善驻城镇军人的睡眠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招收军人时,体检时应详细了解有关睡眠障碍疾病史,自己不知道时可走访他人,修订入伍体格检查条件。有严重失眠症、鼾症、梦语症、夜尿症、磨牙症、睡惊症等不宜入伍。(2)加强管理,熄灯后禁止说话聊天,要做到统一起床、统一就寝,只有保持统一性,尊重差异性,才能减少干扰性。(3)减少或取消大寝室、排、连集体睡在一起的居住和宿营环境,可以班或小组、小宿舍就寝方式,同一房间以3~6人为宜,最多不应超过一个班,以减少人多时的相互干扰。科学安排宿舍,减少相互影响。(4)分类调整,对患有睡眠性疾病(如鼾症)者可集中住宿,以减少对他人的影响,相互干扰大时,同宿人员应相互关照、相互体谅、相互注意以减少相互间对睡眠的影响。(5)加强对部队官兵平时适应各种特殊环境和情况下睡眠的训练,以适应战时和抢险救灾时需要。(6)及时掌握官兵思想动态,主动作心理疏导,缓解压力,解除心理负担,正确面对批评、婚恋和个人利益的取舍。(7)合理安排工作,减少因工作加班造成的午间及夜间睡眠剥夺,保证睡眠质量。(8)积极营造良好的睡眠内外环境,对患有睡眠疾病者应及时有效地治疗。这些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不容忽视,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而改善驻城镇军人的睡眠质量,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1,4]。
参考文献
[1]慈书平,王有存,李玉军,等.军人健康睡眠保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3~75.
[2]程波,彭顺舟,胥全红,等. 海拔高度对高原军人睡眠质量影响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 西南军医,2008,10(6):48~49.
[3]李茹,王育强,张志群,等. 某军校三年级医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分析[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10(5):11.
[4]慈书平,陈太平,赵宁志,等.军队官兵睡眠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8,10(4):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