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留置管在老年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661 日期:2025-09-18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深静脉留置管 ; 老年急危重症 ; 护理

老年患者由于各组织、器官的衰老,导致血管的脆性、通透性增加;心功能的下降,导致肢体末梢循环不充盈、血管细、偏,增加了穿刺难度。我科病人平均年龄80岁,患者多为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癌症晚期、急性心肌梗死等。病情危重,穿刺难度大,在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有效快速的建立静脉通道,影响抢救用药。使用深静脉置管,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解决了护理上穿刺困难,减轻了护理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又不再耽误抢救用药。从2005年以来,我科广泛使用深静脉留置管,对30例急危重症病人采用后,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但是老年急危重症患者大多呈恶病质,血管弹性极差,身体防御能力差,抵抗力低,都是影响深静脉留置管保留的因素,所以深静脉留置管的护理成为一项重要的护理任务。现结合病例浅谈深静脉留置管在老年急危重症中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住院患者30例,年龄83~93岁,植物人生存状态2例,癌症晚期10例,重度心力衰竭伴呼吸衰竭9例,肺部感染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使用艾贝尔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包,均为股静脉置管。病人平卧,暴露患者腹股沟区,常规备皮,穿刺侧大腿外展,外旋30°~45°,不能平卧者可抬高床头30°。局部皮肤消毒、铺巾,局麻,抗凝盐水冲洗导管,操作者用左手食指在腹股沟韧带中部下缘2~3cm处触摸股动脉搏动,扪准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取股动脉内侧0.5cm处为穿刺点。右手持穿刺针靠近股动脉搏动的内侧沿股静脉走行向上方进针,当针尖进入静脉常有突破感,回抽血流通畅继续进针2~3mm确保外套管进入静脉腔,沿穿刺针芯插入导丝至适当深度(30cm),退出穿刺针,扩张管沿导丝扩开,送管至适当深度(20cm)缝针固定导管,缝线固定针座于皮肤上,硅胶管接肝素帽,穿刺点处用3M透明敷料固定。连接输液装置,调整输液速度。整个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深静脉置管术不了解,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功能障碍是深静脉置管的禁忌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置管的部位、目的、方法、意义、以及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列举成功案例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减轻心理压力,并接受穿刺及术后护理的配合。

  2.2 术后护理

  术后嘱病人在穿刺后2小时内勿翻身,使用沙袋压迫止血,若发现穿刺处有渗血、渗液,压迫穿刺点止血,出血停止后更换敷料。要将注意事项详尽告知患者及家属,护士应注意观察病人变换体位后穿刺部位及导管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并报告。

  2.2.1 预防感染

  要注意穿刺部位的保护,保持会阴部干净,不潮湿,随时更换尿不湿和中单,保持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干燥,及时去除周围可能造成感染的诱因。穿刺点要定时消毒,敷料定时更换,冬季3~5天更换十次,夏季由于出汗多,一般隔日更换,如敷料潮湿或被污染则应及时更换,乔洁报道指出一患者家属因自行掀起敷料边缘,造成穿刺部位暴露,导致感染[1],因此敷料四周因紧贴皮肤,当敷料边缘与皮肤粘贴不紧密或边缘卷起时立即更换,防止经皮肤感染。静脉输液管道,24小时更换一次[2]。对接头处的各项操作如进行输液、给药、及输液泵衔接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如接头处使用的三通阀或肝素帽,发现松动或脱落,立即去除,严格消毒后更换新的三通阀或肝素帽[3]。肝素帽可反复穿刺40~100次,应记录穿刺次数,及时更换,肝素钠封管液24小时更换[4]。

  2.2.2 预防导管堵塞

  输液前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如液体不滴,或滴入不畅时,用注射器抽取肝素钠稀释液,边抽边推,或者向管腔内注入肝素稀释液并关闭30分钟,使血栓充分与肝素相溶,切忌不可用注射器加压冲管,以免栓子脱落[5],形成血栓。输注高浓度,强刺激药物如脂肪乳后,用生理盐水100ml冲洗管道,然后再使用肝素钠稀释液6~8ml经肝素帽注入,并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接头处。

  2.2.3 预防导管脱落

  老年急危重症患者,由于理解力缺乏,健忘,夜尿多等,也会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精神不安,造成一过性认知混乱,出现烦躁不安;同时,局部不适感,长期卧床,活动受限,失眠、不断的翻身等,都增加了导管脱落的可能性[6]。加强巡视,每日观察穿刺点固定缝合处有无脱落,将导管留在皮肤外的刻度列入交接班的内容。对意识模糊、烦躁不安、不配合的患者,嘱其家属适当看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避免病人自行拔出。由于股静脉粗,血流量大,如连接点脱落后不能及时发现,大量血液流出体外,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护理过程中一定要细心观察。

  2.2.4 预防空气栓塞

  输液前仔细检查输液管道空气是否排净,确保导管各连接完善并无漏气现象后,再打开导管的阻断阀。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液管道各个连接点。输液后及时关闭导管的阻断阀。

  2.2.5 更换导管

  深静脉留置管使用时间长,受药物刺激等容易导致管径变细、导管被压折、扭曲,通常液体不滴,回抽血流阻碍时,在严格消毒导管周围皮肤后,通过原穿刺点,可以多次换管[7]。

  2.3 拔管后的护理

  需要拔管时,应常规消毒穿刺点后拔管,注意拔管时不能压迫导管,防止管内血栓进入血管,拔管后按压时,穿刺点应放置两块纱布,操作者左手食指贴于皮肤进针点,中指无名指沿血管走向处按压,保证有足够的按压面积,使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同时受压,避免血液流出血管外,引起皮下淤血。有效按压时间为5分钟[8],但由于老年患者大多患有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凝溶栓剂等,增加了其凝血时间,因此老年病人按压时间要大于5分钟,一般为10分钟,直至不出血,且按压力度要均匀、适中,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包裹不少于3天。并嘱病人6小时内不做较大运动。如果病人自行拔管,应避开皮肤穿刺点沿血管走向进行按压止血,避免引起皮下血肿,不能直接按压穿刺点,以免上行感染,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消毒止血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我科30例病人,除1例穿刺周围皮肤出现红疹,经过每日消毒,使用康惠儿透明贴更换3~5天后好转。2例患者由于神志不清,自行拔管。其余均为正常拔管,在拔管前做血培养为阴性,无1例感染病例。

  3.1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大,病情危重,长期住院,穿刺难度大,深静脉置管的使用,及时补充入量,保证营养的摄入及抗生素及时有效的使用,避免了高浓度,强刺激的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而形成静脉炎,对于抢救病人及时、准确、持续静脉给药提供了方便,并及时有效的保证了抢救用药,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2 与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较,其并发症较少,也比较安全。特别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过程中,操作简便、迅速、安全。既为危重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间,又能满足患者静脉营养及大量输血输液的需要。

  3.3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熟练掌握深静脉置管的各种无菌操作技术,熟悉深静脉置管中、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现象,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患者的体温,定期进行血培养。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仔细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防止局部感染及败血症的发生,同时,作好心理护理,才能做好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乔洁.高龄临终患者深静脉置管保留时间的观察[J].天津护理,2007,4 (2):84.

  [2]杨小艳.深静脉置管相关护理[J].农垦医学, 2003,25(5):381~382.

  [3]韦乃兰.深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7(4):110~112.

  [4]周宗芳,刘玉华.深静脉置管在抢救重症病人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学杂志,1997,13 (156):640.

  [5]王改红.深静脉留置针在内科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7,14(16):7322~8322.

  [6]卢双莲.深静脉穿刺置管的操作和护理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7,12(6):379~380.

  [7]赵小平,谭耀坤.深静脉留置导管时间与感染关系的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6):855~856.

  [8]俞莉.深静脉导管拔管后按压时间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8,23(3):42~43.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