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围手术期护理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5656 日期:2025-09-18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冠心病;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护理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深受心外科医生与患者的欢迎。由于老年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相对较重且本身各脏器储备功能差,术前有多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病史,年龄偏大,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因此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我科于2002年4月~2008年12月,共完成非循环手术98例,其中6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38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中,男性36例,女性2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67.0 ± 1.5岁,体重52~84kg,平均66.5±0.5kg。术前合并糖尿病32例,高血压34例,高血脂症28例,心肌梗死22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3例,慢性阻塞性肺病27例。心功能(NYHA)Ⅱ级18例,Ⅲ级16例,Ⅳ4例。术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二支病变15例,三支病变23例,其中合并左主干病变10例,术前有3例患者曾经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术前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3例。

  1.2 手术方式

  全组均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8例采用左乳内动脉(LIMA)与后降支(LDA)吻合,10例采用桡动脉(RA)与后降(PDA)吻合,20例65岁以上者采用大隐静脉依次吻合后降支(LDA),钝缘支(OM),对角支(DG)。全组死亡1例,因左主干病变急诊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死于呼吸衰竭,胸骨断裂2例,均系高年龄合并糖尿病和COPD二次手术修复后痊愈。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心理护理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1]。针对病人的不良情绪,我们耐心详细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必要性,减轻心理压力。以成功的手术病例为榜样请到患者床旁,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建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使其身心放松,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手术。

  2.2 做好慢性病患者的术前准备工作

  (1)患者入院后对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吸烟史者即劝其戒烟,避免受凉,预防呼吸感染。对肺功能较差者指导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为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运动锻炼。(2)高血压患者按时口服降压药使动脉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2] 。(3)抗心绞痛:每日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高危病人可持续静脉泵入硝酸甘油至手术开始。(4)糖尿病患者每日监测血糖,经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使空腹血糖&<8.3mmol/L[2],术前静脉输液部位选择上肢静脉,可防止因反复穿刺下肢静脉而损伤需做血管桥的大隐静脉。

  2.3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重点应放在以下几点:

  2.3.1 呼吸道护理

  患者术后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4~24h,应予正压通气辅助呼吸,由于老年病人肺功能差和全身麻醉术后顺应性有所下降,必要时加peep5cmh3O。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时,患者清醒后往往难以承受,躁动不安,增加心肌耗氧量,应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减轻心脏的负荷。在术后6~12h患者循环功能稳定,清醒,引流液不多,拔管指征明确时应及时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后鼻塞给氧,氧流量2~5L/min。抬高床头30°角,及时帮助患者拍背,咳痰及雾化吸入,防止肺不张和肺水肿。老年病人处理好咳嗽、咳痰及休息的关系,而睡眠是最好的休息,由于睡眠时心率减慢、氧耗降低,全身肌肉松弛,能量消耗减少,充分休息后体力好转有力咳嗽、排痰,以利呼吸功能改善。对频繁刺激性咳嗽患者,要注意保护胸骨,咳嗽咳痰时应协助病人按住胸廓或给予胸带固定胸廓,防止因剧烈咳嗽而使胸骨跺开断裂,对胸骨愈合造成影响。2例胸骨跺开断裂者重新固定胸骨,从而增加了患者痛苦,增加了经济负担,延长了住院时间并易并发感染。

  2.3.2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维持循环系统稳定

  保证动脉收缩压90~130mmhg、cvp5~12cmh3O。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注意从中心静脉独立通道泵入,速度均匀恒定,避免意外中断或加快,因为老年患者周围血管弹性差,外周血管收缩能力差,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心率变化,防止血压聚降聚升。应用硝酸甘油、硝谱钠或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在正常水平。术后心率维持在90~100次/min为宜,连续监测心率、心律。注意有无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征象,维持电解质的稳定尤其维持血钾在4.5~5.0mmol/L,是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术后老年患者易发生房颤,术后房颤应用胺碘酮处理效果明显。心率慢时可用异丙肾上腺素或临时起搏器控制心率,心功能差者发生低心排或心电图有严重缺血改变者,可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根据中心静脉压、血压、尿量和胸腔引流的情况积极补充血容量、血浆、白蛋白等,适量限制液体入量,以减轻心脏负荷。

  2.3.3 老年患者糖耐量差,无论有无糖尿病,术后应2~4h监测血糖一次,糖尿病遵医嘱做好餐前餐后血糖的监测,如血糖&>8.3mmol/L,及时将血糖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

  2.3.4 术前高血压患者,术后避免低血压,尤其舒张压过低,因增加氧耗量,血压要控制在术前水平。

  2.3.5 重视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术前5~7天停用阿司匹林,改为克赛至术前。术后第三天常规服用阿司匹林、潘生丁,必要时加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抗凝,可减少围手术期心肌梗死。观察用药后有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严密观察创面有无渗血以及引流的量、性质及颜色,预防胸腔出血。

  2.3.6 患肢护理

  抬高取血管患肢,观察伤口有无生渗血,患肢末端有无肿胀,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肤温湿度,术后6h可解除弹力绷带,48h用多源治疗仪照射创面,有利于创面愈合。

  本组老年冠心病患者重症比例较大,高危患者居多,通过我们加强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做好心理护理,呼吸道、慢性病的护理,维持循环的稳定,同时做好抗凝治疗,有效地降低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风险,改善各脏器功能确保手术成功达到了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松梅,赵庆华.冠心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63.

  [2]徐宏耀,吴 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0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