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屈琳林,罗萍,王永华,李红永
【关键词】 回肠造口;并发症;护理
回肠造口术因全结肠疾病而需切除整段结肠,并以回肠末端为造口,建立永久性回肠造瘘口,其造瘘口并发症多并且高。本文对2007~2008年我科实施的21例老年患者行全结肠切除术回肠造口在恢复期产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护理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性16例,女性5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其中溃疡性结肠炎8例,Crohn’s 病6例,肠梗阻3例,全结肠多发性息肉4例。
1.2 方法
本组21例全部行全结肠切除术,回肠造口位于右下腹,造口直径约2.5~3cm突出周围皮肤3~4cm,一般术后戴康乐保凸面底盘和两件式造口袋(1698型)。
1.3 结果
本组21例,术后19例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症,造口水肿,出血,脱出,狭窄,造口损伤,造口黏膜皮肤分离,粪水性皮炎,造口回缩9种并发症,并发症出现时间为1至20天。 其中有4个并发症者3例,3个并发症10例,2个并发症4例,1个并发症2例。
2 护理体会
通过全结肠切除术,虽然切除了病变的整段结肠,但造口并发症的出现,依然威胁着病人的生命和给病人增添了痛苦。本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高达97%,分析我们针对发生的原因进行了以下护理。
2.1 周围皮肤炎症
本组18例,占造口并发症首位,与文献报道[1]相近。由于回肠造口形成没有适当的乳头突起,老年病人腹壁肌肉较松弛,皮肤凹陷,皱摺很容易造成稀薄粪便不断漏出,这些粪便富含消化酶,对腹壁刺激大,老年人皮肤较薄弱,易引起皮肤糜烂,
本组因粪便漏出,造成2例合并粪水性皮炎。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彻底清洗消毒造口周围皮肤,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并用康惠尔皮肤保护膜:在造口皮肤周围分别涂抹3层皮肤保护膜,3次涂抹时间均间隔2分钟以上。
为了减少造口周围皮肤炎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选择适当造口位置,避开骨突与瘢痕,肥胖者尤其要避开皮肤皱摺,以免造口器具与皮肤贴合不良;(2)选择合适个人的造口器具,本组因患者及家属未掌握好产品撕脱方法发生1例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因此我们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掌握使用造口器具,防止因产品粘贴力太强或产品撕脱不当发生皮肤周围损伤引起感染;(3)患者双眼均能看清造口,双手能方便触及到造口处;(4)教会患者及家属处理流出来的稀薄粪便。
2.2 造口水肿
本组12例。我们分析老年病人由于术前的肠道准备(除3例肠梗阻外)及术后禁食及机体消耗,易引起营养失调。术后要根据病人的排便次数,性状来调节饮食种类及数量,予以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但本组12例患者因饮食习惯改变,惧怕流出很多粪便污染伤口,进食很少,没引起我们重视,结果,病人出现呈粉红色造口水肿,经化验其白蛋白在25~30G/L,明显不足。通过加强饮食调理,并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造口处水肿逐渐恢复正常。
2.3 造口出血
造口出血是较轻微的早期并发症,但也要引起注意以防大量出血而引起休克。老年人血管脆性增加,早期患者翻身,叩背,活动剧烈可能造成肠造口黏膜与皮肤连接处的毛细血管及小静脉出血或肠系膜结扎线脱落而出血,本组3例患者因肠系膜结扎脱落出血,经医生拆开1~2针黏膜皮肤缝线,寻找出血点加以钳扎,彻底止血。本组4例因造口黏膜与皮肤连接处毛细血管出血,我们用棉球和纱布稍加压迫后止血。因此我们早期给病人翻身时应注意动作轻柔,稍用力空心掌叩背,也是预防造口出血的一个重点。
2.4 造口脱垂
造口脱垂占本组病例93%,我们分析发生肠脱垂原因主要为:(1)16例老年患者术后因鼓励咳痰而咳嗽困难引起腹压增加;(2)老年人腹部肌肉软弱,造口周围组织缺损、萎缩容易导致老年人腹壁过分松弛,早期经常的翻身,叩背会摩擦肠黏膜导致造口出血,感染。在护理中我们对本组12例较轻度不需做特殊处理的造口脱垂,选用康乐保一件式造口袋,对4例较重脱垂老年造口者,指导他们平躺放松,我们带上手套,用生理盐水纱布在肠造口黏膜部位顺势缓慢将肠造口推回腹腔内,用弹性绷带对肠造口稍加压,防止脱垂;(3)老年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超声雾化吸入,利于痰液排出,减轻腹内压是预防造口脱垂的有效方法。
2.5 造口狭窄
造口狭窄是老年造口术中常见较严重的并发症。本组3例肠梗阻因术前肠道准备不充分,术中减压对肠道增加了感染机会。低营养状态与梗阻后肠管水肿则增加了细菌易位的机会[2],本组14例因造口周围感染,出血,炎症反应重,后期瘢痕挛缩而致狭窄出现。因狭窄情况不严重,我们给予扩肛方法来纠正防治狭窄:用粘有润滑剂或石蜡油的尾指轻轻进入造口,停留2~5分钟,患者有坠胀不适感时嘱深呼吸慢慢好转后改用食指,在行扩肛方法时一定注意动作轻柔并取得患者配合,本组有1例患者因难以忍受扩肛时的不适感而不配合导致造口损伤出血。
2.6 造口处黏膜皮肤分离
本组发生2例,因患者腹胀、咳嗽用力过大导致腹压过高,又伴肠造口黏膜缝线脱落引起出血、造口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肠造口黏膜与腹壁皮肤缝合处分离,我们给予清洁及清创治疗: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擦干,分离间隙较浅,用康惠尔溃疡粉填于间隙里用溃疡帖保护分离创面。
2.7 造口回缩 本组发生1例,因家属误用凉水给患者冲洗造瘘口,引起造瘘口的冷缩现象,而造成造口回缩,因此一定要用温水轻轻拭擦,以防引起造口回缩。
总之,老年人全结肠切除造口术恢复期并发症与术前营养不良,回肠造瘘特点及术后处理不当有关,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回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宝善.Miles术后造口的康复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6,11(3):183.
[2]黄乃键.中国肛肠病变[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3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