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启亮,张世荣,吴云娣
【摘要】 目的 观察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在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3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抗癌方外敷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4例,显效86.67%;对照组30例,分别为12例,10例,8例,显效73.33%。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可运用于临床,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淋巴结转移性肿瘤 中西医结合 自拟抗癌方
淋巴结转移性肿瘤是导致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由于手术和放疗对此类转移的疗效不理想,对化疗不敏感,故长期以来一直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难题。近年来,该病已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关注。自2008年1月~2008年10月,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抗癌方外敷治疗淋巴结转移性肿瘤30例,并与纯西医组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均为我科住院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78岁,病程3月~1年。鼻咽癌颌下淋巴结转移8例,淋巴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4例;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睾丸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5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5例;对照组30例,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3~76岁,病程1月~10月,鼻咽癌颌下淋巴结转移10例,淋巴瘤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4例。
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均通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孙燕等主编的《内科肿瘤学》拟订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根据细胞学或病理学确诊,对照组根据2002年AJCC分期选择化疗、放疗、同期化放疗或生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自拟抗癌方外敷转移淋巴结;抗癌外敷方:熟地300g 鹿角霜 150g 白芥子 150g 黄芪 300g 当归 300g 川芎 300g 海藻 200g 昆布 200g 羌活 300g 独活 300g 浙贝母 200g 元胡 200g 连翘 300g,研粉,用酒和温水调配,外敷转移的淋巴结,另加神灯烘烤30分钟,以促进温经通络的功效;每天一次,皮肤破溃者停止外敷,两组连续治疗15天。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价
参照1979年WHO确定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拟订[1]: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所有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artian remiddion,PR):双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乘积之和缩小50%以上,至少维持4周;单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径之和减少50%,至少维持4周。无变化(no change,NC):双径可测病灶,各病灶最大垂径乘积之和缩小不足50%以上,或增大不超过25%,至少维持4周。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一个或多个病灶增大超过25%[1]。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30例,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10例,无变化4例,显效86.67%;对照组30例,分别为12例,10例,8例,显效73.3%。两组疗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3 治疗后随访
采取门诊或电话等方式治疗结束后1月、3月及半年回访,治疗组完全缓解16例中获访15例,复发5例,死亡1例,复发率31.25%;对照组完全缓解12例中获访12例,复发6例,复发率50%,对照组复发明显高于治疗组。
4 讨 论
颈部、锁骨上、腋窝及腹股沟淋巴引流丰富,全身恶性肿瘤容易引起上述部位的淋巴结转移,尤其头颈部是恶性肿瘤和淋巴瘤常见的侵犯部位。手术和放疗技术的进展对局部晚期或晚期淋巴结转移性肿瘤的患者带来无病生存期和长期生存率的明显提高。皮部是人体最表露的组织,通过经络与内脏相连,不断受脏腑之经气的温养,其中与心脾肺关系密切。心主血属营;脾主气属卫,卫气营血都有温养皮部组织的功能。《灵枢》云:“卫气者,所以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卫气属阳,营血属阴,阴阳调和,阳温阴滞,共同维持皮部组织的生理功能。皮部直接与外界接触,易感染外邪。当寒湿毒邪侵入某一皮部时,可使这一皮部之经脉阻滞,经气不达。卫营血不得注入,而该部气血又不得流出,结滞于内,邪气独盛,恶肉增殖,发为病。笔者外用抗癌方中采用熟地、鹿角霜补血养阴;白芥子活血通络;黄芪、当归、川芎益气活血;海藻、昆布、浙贝母软坚散结;独活、羌活、元胡活血通络;连翘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共奏温经散寒、软坚散结、益气活血之功效。本组病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86.6%,对照组显效率为66.6%。临床观察结果证实本抗癌中药外敷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参考文献
[1]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5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