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丹,秦志丰,施俊,王晓炜
【关键词】 肠梗阻;恶性肿瘤;理气通腑方;灌肠
肠梗阻是肿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原发消化道肿瘤或腹腔转移的肿瘤患者,常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肠梗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但癌性肠梗阻患者由于年龄大、体质差,且多是中晚期而难以承受手术治疗。笔者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对癌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在本院中医科诊治的癌性肠梗阻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Karnofsky评分均>40分、预计生存期>2个月的恶性肿瘤患者;②有不同程度腹胀、腹痛、呕吐,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③查体:部分病例可见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部分病例腹部有局限性压痛但无腹膜炎体征;④立卧位腹部X线摄片可见肠腔内积气扩张及阶梯状气液平面[1]。排除标准:①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及失代偿者;②不合作或不愿参加者。
1.2 一般资料
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将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56~78岁;原发肿瘤(结直肠癌)引起肠梗阻者9例,转移性肿瘤引起肠梗阻者7例;完全性肠梗阻1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6例。对照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58~77岁;原发性肿瘤8例,转移性肿瘤6例;完全性肠梗阻9例,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2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2组均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禁食、有效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理气通腑方灌肠治疗。处方:生大黄(后下)9 g,枳实30 g,厚朴30 g,大腹皮30 g,青皮l0 g,木香 10 g,白芍18 g,龙葵30 g,土茯苓30 g。热毒盛者,加败酱草30 g、蚤休30 g;血瘀盛者,加红花10 g、赤芍15 g。每日1剂,浓煎至300~400 mL,分2次保留灌肠,保留0.5~1 h。对照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油灌肠剂灌肠。治疗疗程均为2周。
1.4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
1.5 疗效标准
参照《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2]拟定。治愈:腹胀、腹痛、呕吐消失,胃肠功能恢复、进食半流饮食后无复发,X线未见梗阻征象;好转: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肠功能部分恢复,X线见梗阻以上肠袢扩张明显缩小;无效:症状、体征未见改善,甚至加重,X线检查仍见气液平面、肠腔积气、肠管扩张。
生存质量依据Karnofsky评分标准评定,增加10分以上为改善,减少10分以上为减退,变化小于10分者为稳定。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50.00%,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Karnofsky评分改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果详见表1~表3。观察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表1 2组癌性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表2 2组癌性肠梗阻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肛门排便排气时间比较,表3 2组癌性肠梗阻患者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比较(略)
3 讨论
我们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理气通腑方灌肠治疗癌性肠梗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疗组患者自述感觉症状明显减轻, 腹痛消失快、排气排便早、总有效率高,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国内同行报道一致[3-5]。
肠梗阻属于中医学“关格”、“肠结”范畴。《内经》言:“关者,不得出也,格者,不得入也。”中医认为,肠以通为用,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满,通降下行为顺,滞涩上逆为病,且肠蠕动完全依赖于人体的正气之上。肿瘤日久,瘀血留滞,血运不畅,遇寒邪凝滞,热邪郁闭,湿邪中阻,肠道气机闭塞,故临床表现有痛、吐、胀、闭四大症状。我们通过理气通腑方治疗癌性肠梗阻,重新调节胃肠运化泌浊功能,腑气得通,秽浊排除,胀痛自除。本方以小承气汤合青皮、大腹皮等理气破气之药通腑攻浊,又合白芍柔肝解痉止痛,龙葵、土茯苓等清利胃肠湿热积滞,共奏通腑止痛之功。而中药灌肠可使药物迅速被直肠黏膜吸收,发挥通便的疗效;再加上持续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肠腔膨胀,有利肠壁血液循环的恢复,减少肠麻痹的机会;补充水和电解质丢失,可以预防休克、低钾性肠麻痹及电解质紊乱并发症。故用于临床收到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15-520.
[2] 黄庆道,钟南山.广东省常见病基本诊疗规范(第2册)[S].广东省卫生厅编印,2003.28.
[3] 左明焕,李泉旺,孙 韬,等.中药灌肠治疗癌性肠梗阻76例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9):654-655.
[4] 王 延,张如平.中药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80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4-75.
[5] 曾 莉,张亚大,卢子杰.中药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72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5):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