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九膏贴敷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3317 日期:2025-08-25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伏九膏;小儿;呼吸道感染;穴位贴敷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因其反复发作而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笔者采用伏九膏穴位贴敷防治RRTI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4年7月-2006年2月在本院门诊参加贴敷登记的RRTI患儿240例,其中男132例,女108例;年龄3~12岁,平均(5.30±1.35)岁;总病程0.9~4.5年,平均(2.81±1.22)年;发病次数7~12次/年,平均(9.32±2.03)次/年;发病时病期7~21 d/次,平均(12.21±2.12)d/次。全部病例均符合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且贴敷期间患儿均处于症状缓解期、无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及皮肤破损者。

  2 治疗方法
  
  取双侧定喘、肺俞、膏肓,以伏九膏(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等按一定比例研成细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制成药饼,置于3 cm×3 cm大小纱布上,中间点适量麝香制成,本院制剂室提供)于每年的三伏、三九天进行穴位贴敷,现用现配。夏季入伏日起,每10 d贴1次,计3次;冬季入九日起,每9 d贴1次,计3次。每次贴0.5~2 h,视患儿皮肤腠理厚薄而定。连续贴3年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贴敷后皮肤有色素沉着为正常现象;皮肤无反应并不影响疗效,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过敏或瘢痕体质,或既往用药时局部出现水泡者,用药后有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局部出现少量小水泡,严禁抓挠,一般无需处理;水泡较多可外涂龙胆紫。贴敷期间忌食生冷、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及病情程度。

  4 评定标准

  4.1 病情分级标准
  
  ①发病次数:0级为无发病;Ⅰ级为平均每月发病<1次;

  Ⅱ级为平均每月发病1~2次;Ⅲ级为平均每月发病>2次。②发作期病程:Ⅰ级为每次发病<5 d;Ⅱ级为每次发病5~10 d;Ⅲ级为每次发病>10 d。③病情:Ⅰ级为上呼吸道感染;Ⅱ级为支气管炎;Ⅲ级为肺炎。

  4.2 疗效标准
  
  ①不再发病或发病次数减少Ⅰ级以上;②病程缩短Ⅰ级以上;③病情减轻Ⅰ级以上。显效为具备上述评定条件第一项,并同时具备其余任何1项以上者;有效为具备上述评定条件3项中任何1~2项者;无效为上述3项均不具备。

  5 结果

  5.1 临床总体疗效
  
  疗程结束后,240例患儿中显效121例(50.42%),有效96例(40.00%),无效23例(9.58%),总有效率90.42%。

  5.2 总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显示,总病程在2年以下的疗效较好,2年以上者随着总病程的延长,患者的总有效率呈下降趋势,但经统计学处理,总病程在2~3年和3年以上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 不同病程RRTI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略)

  5.3 贴敷治疗年限与疗效的关系
  
  240例RRTI患儿完成3年的贴敷治疗,其中132例患儿贴敷时间超过3年,结果表明,治疗年限越长,疗效越好。见表2。表2 RRTI患儿治疗年限与疗效的关系(略)

  5.4 治疗前后感染次数、发作时间比较
  
  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发作时间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3 240例RRTI患儿感染次数、发作时间治疗前后比较(略)
  
  6 讨论
  
  RRTI属中医“咳嗽”、“喘证”等范畴。本病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造成屡感外邪,邪毒久恋,稍愈又作,往复不已之势,正与邪的消长变化,导致本病反复发作。故本病的发生,不在邪实而在于正虚。治疗时,急性期祛邪为主,迁延期扶正祛邪,恢复期当固本为要,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达到减轻病痛、减少发作的目的。笔者采用伏九膏穴位贴敷防治RRTI是以“急者治标,缓者治本”、“冬病夏治,夏病冬防”、“子午流注,适时开穴”理论为依据,取每年的夏季三伏、冬季三九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以固本扶正,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RRTI以阳气不足之虚寒证多见,根据“寒者热之”的原理,伏九膏所用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以祛除肺中寒饮伏邪。其中白芥子温化伏痰、宣通肺气;甘遂苦寒逐饮利大肠以宣通肺气;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利肺气;细辛、生姜温散透达而宣肺;麝香辛香走窜、开窍通络以利药物吸收。而所选腧穴为双侧的肺俞、膏肓、定喘,其中肺俞、膏肓可散寒邪、补肺气,定喘可利肺气而止咳平喘。
  
  每年夏季三伏进行穴位贴敷,其作用机制为在人体阳气处于1年中最盛之际,借助自然界阳气最旺之时,两阳相加以彻底根除体内寒凝之邪,扶正固本,以防疾病反复发作;而冬季三九期间气候寒冷,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此时应用温热药物对穴位予以适当刺激,是对人体阳气的补充与促进,是对本病治疗的延续。
  
  穴位敷贴疗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一方面通过药物的间接作用,即药物对机体特定部位的刺激,调节阴阳平衡,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达到降低发病率和缓解症状的目的;另一方面即药物的直接作用,当药物敷贴于相应的穴位之后,通过渗透作用,透过皮肤,进入血液循环,到达脏腑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的“归经”作用。穴位敷贴本质上就是现代医学的经皮给药系统。药物经皮肤的角质层屏障进入真皮而到达毛细血管网络,局部吸收则进入血循环,起到全身治疗作用。其可以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破坏,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维持稳定持久的血药浓度,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2]。总之,在特定的穴位上敷贴药物,能激发全身的经气,起到沟通表里、调和营卫、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使人体之阳气得天阳之助,利用药物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痼疾可愈。
  
  目前,RRTI尚未有统一的疗效标准,笔者选择了一种较常用的标准,还把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发作期病程另行统计分析,以求更直观地了解伏九膏穴位贴敷对本病的治疗作用。通过24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0.42%,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3]。同时也观察到:贴敷年限与疗效呈正相关。接受治疗的患儿自第2年以后有显著疗效,在第2年以后显著减少了呼吸道感染次数,第3年时上述二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对于部分贴敷治疗3年以上的患儿疗效更为显著,也说明坚持一定年限的贴敷治疗,对治疗效果很重要;总病程与疗效的关系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的相关性,病程在2年以下疗效较好,而病程在3年以上的疗效稍差,说明早期进行贴敷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J].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0.

  [2] 刘 强,吕志平.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进展及发展趋势[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31.

  [3] 李 杰,王雪峰.伏九贴膏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9):72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