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益气健脾和胃汤合多潘立酮治疗糖尿病胃轻瘫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401 日期:2025-08-16 来源:论文网

【关键词】 益气健脾和胃汤;多潘立酮;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影响患者营养状况、血糖调节,使患者糖尿病及诸多并发症加重和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在采用口服多潘立酮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健脾和胃汤治疗48例,并与单用多潘立酮治疗的42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者为本院住院2型DM患者,共9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34~71岁,平均(54.5±7.4)岁;DM病程7~29年,平均(16.84±5.75)年;DGP病程0.4~1.3年,平均(1.05±0.43)年。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35~73岁,平均(55.6±8.2)岁;DM病程7~28年,平均(16.27±6.15)年;DGP病程0.3~1.3年,平均(1.04±0.44)年。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DM诊断标准,经临床确诊为2型DM,DGP诊断参照文献[1],并符合以下条件:①DM病程大于5年;②出现早饱、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嗳气、纳少、便秘等症状,且持续4周以上;③4周内经B超、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以及生化检查,除外肝、胆、胰、胃、十二指肠器质性病变,以及肝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情况;④排除其他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体重,降血脂,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等治疗的同时,口服多潘立酮片,1O mg/次,每日3次,餐前0.5 h服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处方:黄芪30 g,党参16 g,丹参10 g,柴胡9 g,鸡内金12 g,白术15 g,神曲15 g,干姜3 g,木香9 g,砂仁5 g,茯苓10 g,枳实10 g,陈皮9 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 mL,分早、晚2次温服。治疗中随症加减,4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影响胃动力及对胃有刺激作用的一切药物和食物。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4.1 临床症状

  观察早饱、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嗳气、纳少、便秘等症状情况,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其变化,并计分:正常者计0分;症状轻度,偶尔出现者计1分;症状中度,经常出现者计2分;症状几乎持续存在,程度较重者计3分。

  1.4.2 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检测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胃蠕动或排空时间,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其变化。

  1.4.3 血糖检测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 h血糖(PPG)。

  1.4.4 安全性检测

  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和心
电图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常规检查。

  1.5 疗效标准

  通过疗效指数判定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值-治疗后症状总分值)/治疗前症状总分值×100%。显效:疗效指数≥75%;有效:疗效指数为50%~74%;无效:疗效指数&<50%。

  胃蠕动或排空时间改善情况:复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显示胃蠕动或排空时间正常为显效;胃蠕动较前增强或胃排空时间缩短为有效;胃蠕动或排空时间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下同)

  2.2 2组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改善情况

  (见表2)表2 2组患者胃蠕动或胃排空时间改善情况比较[例(略)]

  2.3 2组治疗前后血糖比较

  (见表3)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比较(略)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2.4 安全性检测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和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安全性检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3 讨论

  DGP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神经病变、高血糖、血清胃肠激素异常、微血管病变及代谢紊乱有关,临床表现为早饱、餐后饱胀、恶心、反复打嗝、呕吐、胀气、腹泻或便秘等症状[2]。本病属中医学“胃痛”、“痞满”、“呕吐”等范畴,其病机多因消渴日久,耗伤脾胃之气,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致气滞血行不畅,胃络瘀阻,脾胃升降失常所致。《脾胃论》中有“呕吐哕皆属脾胃虚弱,或寒热所侵,或饮食所伤,致气上逆而食不得下”的记载。《临证指南医案》中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气升则水谷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精微得以下行。

  DGP的基本治疗措施是有效地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后,其胃轻瘫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确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胃排空时间延长,可导致患者血糖不稳定。笔者经大量的临床实践认为,本证属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为本,治疗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兼以理气活血化痰、消食导滞。笔者采用在口服多潘立酮片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健脾和胃汤辨证治疗。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白术益气健脾、消食化痰湿,以绝生痰之源;干姜、枳实健脾和胃、补益中气;陈皮、砂仁、柴胡疏肝理气、消胀除满;丹参活血化瘀、通行脉络;木香下气止痛;鸡内金加神曲消食导滞以治食郁。诸药合用,共奏降逆止呕、健脾和胃、消滞除满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白术具有改善患者胰岛素分泌延迟的作用;鸡内金能促进胰岛分泌胰岛素和增强肌肉糖酵解,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用之一举两得。多潘立酮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益气健脾和胃汤合多潘立酮治疗DGP在改善症状及促进胃排空等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组,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Horowitz M, Edelbroek R, Fraser A, et a1. Disordered gastric motor function in diabetes mellitus:recent insights into prevalence, pathophysiology, clinical and treatment[J]. Sand J Gastroenterol,1991,26(7):637.

  [2] 李浩旭,秦晓民,鲁 彦,等.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3,12(2):88.

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