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2398 日期:2025-08-16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李浩,刘宇,于振宣,刘剑刚,刘丽

【摘要】 目的 观察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将120例EISH患者随机分为2组: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组(治疗组)60例,脱落6例,有54例进入统计;尼莫地平对照组(对照组)60例,脱落13例,有47例进入统计。治疗组口服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胶囊,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胶囊联合降压胶囊模拟药,疗程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治疗组对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对舒张压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8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改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2组舒张压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阴虚阳亢证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优于本组非阴虚阳亢证及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EISH患者有较好的降压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EISH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降压胶囊;尼莫地平;高血压;生活质量;阴虚阳亢证

  Key words:Jiangya Capsule;Nimodipine;hypertension;quality of life;yin deficiency and yang hyperactivity syndrome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lderly 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EISH)是老年高血压最常见的类型,在WHO/ISH及中国高血压联盟指南的推动下,高血压的防治有了长足进展,血压的控制模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从对舒张压治疗的重视逐渐转变为对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的关注,美国也强调50岁以上成人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是比舒张压更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1]。EISH患者有较高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预后差于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因此,对EISH的防治与研究愈来愈被关注。本研究观察中药制剂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诊断标准: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2]的诊断与分级标准。辨证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及中医诊断学教材有关内容拟定中医不同证型。其中,以眩晕或头痛,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而数等常见症为阴虚阳亢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收缩压140~179 mm Hg者;年龄在60~80岁之间;自愿接受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近半年有心肌梗死或明显脑卒中史;心功能Ⅲ、Ⅳ级或有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严重疾患者;继发性高血压者;合并有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者(ALT或血肌酐大于正常的50%者);合并其他精神疾患者;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12月-2007年3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以及北京延庆县旧县镇社区的患者共120例,采用SAS8.02产生随机数字表,区组随机双盲对照。治疗组60例(因失访脱落6例),有54例进入统计,其中男21例,女33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7.00±5.60)岁;伴随危险分层中低危患者13例,中危患者26例,高危患者12例,很高危患者3例;平均病程(67.60±7.97)年。对照组60例(因失访8例、未按规定用药3例及自动终止用药2例,共脱落13例),有47例进入统计,其中男15例,女32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6.26±5.51)岁;伴随危险分层中低危患者9例,中危患者24例,高危患者13,很高危患者1例;平均病程(7.82±7.33)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危险分层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安慰剂洗脱期治疗

  过去未服用过降压治疗的或者正在服用其他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在保护受试者的前提下,停止使用所有的抗高血压药,在此期间开始服用降压胶囊安慰剂,每日3次,每次3粒。1周后上午测坐位血压,收缩压未达到140~179 mmHg,则继续服用安慰剂,1周后再复查血压,收缩压未达到140~179 mm Hg者,退出临床试验。

  2.2 试验用药治疗

  安慰剂洗脱期1~2周后,治疗组口服降压胶囊0.5 g/次, 3次/d,尼莫地平胶囊20 mg/次,3次/d;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胶囊20 mg/次,3次/d,降压胶囊模拟药0.5 g/次,3次/d。降压胶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药厂提供,每粒胶囊0.5 g,含原药材0.2 g,制剂批号:99京卫药制字[087]第F-1886号,主要药物组成为川牛膝、怀牛膝、地龙、海藻、天麻、川芎等。尼莫地平胶囊由北京沃华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胶囊0.5 g,含尼莫地平20 mg,批号:国药准字XF(1999)0036号。降压胶囊模拟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制剂室提供,其外形、颜色等与降压胶囊治疗药均保持一致。治疗组与对照组药物均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制剂室统一制盲,专人保留盲底。疗程为4周。

  2.3 观察指标与方法

  ①血压值观察: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上午8-10时静坐10 min后,用水银柱血压计取坐位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②中医症状积分: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值。③测定动态血压:随机40例病例于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使用Meditech(美菱)公司ABPM-04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固定于右上肢,6:00-22:00,测定间隔时间为30 min;22:00至次日6:00,测定间隔时间为60 min,记录时间不少于24 h,治疗前后两次测定时的生活状态相同。④生活质量评定: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由研究者询问患者填写。⑤不良反应观察。

  2.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多组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有序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①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判定(参照尼莫地平法):症状积分减少≥95%为临床控制;70%≤症状积分减少&<95%为显效;30%≤症状积分减少&<70%为有效;症状积分减少&<30%为无效。②生存质量评价:按照SF-36量表的评分标准对所有调查对象的8个维度[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分别进行评分。为便于比较,将各个维度的原始分按量表转换公式:各维度最终得分=[(原始分-理论最低评分)/ (理论最高评分-理论最低评分)]×100,经转换后量表各维度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该维度损伤越严重。

  3.2 2组降压疗效比较

  (见表1)表1 2组患者降压疗效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3 2组症状积分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治疗组阴虚阳亢证临床控制1例,显效5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5.7%;治疗组非阴虚阳亢证临床控制0例,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46.2%。对照组阴虚阳亢证临床控制0例,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40.9%;对照组非阴虚阳亢证临床控制0例,显效2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44.0%。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阴虚阳亢证症状积分疗效明显优于其他各证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4 2组不同证型患者收缩压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不同证型间收缩压疗效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治疗后各组间比较,△△P&<0.01
  
  由表2可见,治疗前4个亚组间收缩压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个亚组均较治疗前收缩压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治疗后各证型间比较,治疗组阴虚阳亢证亚组降低收缩期压血压值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治疗组非阴虚阳亢证亚组、对照组阴虚阳亢证亚组及对照组非阴虚阳亢证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5 2组治疗前后杓型与非杓型血压例数比较

  2组治疗前杓型与非杓型血压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杓型血压由10例(55.6%)变为14例(77.8%),非杓型血压由8例(44.4%)变为4例(22.2%);对照组杓型血压由9例(52.9%)变为10例(58.8%),非杓型血压由8例(47.1%)变为7例(41.2%)。经χ2检验,2组杓型与非杓型血压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6 2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

  (见表3)表3 动态血压变化情况2组治疗前后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7 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比较

  (见表4)表4 SF-36量表各维度积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P&<0.01

  3.8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2组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照组中1例出现颜面潮红、头晕,自行停药而退出试验;治疗组中2例出现一过性头晕,短时后缓解消除,继续服药。服药前后均对2组患者血、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和肾功能监测,均无明显改变。

  4 讨论
  
  降压胶囊是我们长期从事老年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根据老年患者的中医临床特点,结合临床经验的总结而开发研制出的用于老年高血压病治疗的纯中药制剂,主要由川牛膝、怀牛膝、地龙、海藻、天麻、川芎等组成。怀牛膝重于补肝肾、逐瘀通经,《本草经疏》谓其“走而能补,性善下行,故入肝肾”;川牛膝有逐瘀通经之效,两者合用,一补一活,一收一散,既能滋补肝肾,敛其亢阳,又能化瘀通经。取地龙通经活络,海藻软坚散结、消痰之效,针对老年患者久病多兼有“干血、顽痰”而设;天麻平肝熄风,滋阴潜阳,正如《本草正义》所说“其主虚风眩晕头痛,则平肝息风”,一则平其亢上之阳,一则防其阳亢化风之变;川芎活血行气,统领诸药直入血分。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兼顾活血祛瘀、化痰散结之功。我们临床中发现,老年EISH患者以阴虚阳亢为主,往往兼有不同程度的血瘀痰浊贯穿病程的始终,切合老年患者的中医病机特点。故本研究采用中药制剂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EISH,病证结合以观察其降压疗效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
  
  动态血压不仅真实地反应了各时间点的血压情况,而且揭示了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通过动态血压监测可获得3种信息:血压的平均水平、昼夜变化和血压变异。正常人的血压昼夜波动曲线呈双峰一谷的长柄勺形状,夜间2-3时血压最低,清晨起床活动后血压迅速升高,在上午6-10时及下午4-8时各有一高峰,继之缓慢下降,夜间血压均值下降大于日间血压均值的10%,即夜间血压下降率&>10%,形成杓型血压。高血压患者虽然也有此昼夜节律变化,但变化的程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甚至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夜间血压下降率&<10%,形成非构型血压。大量研究表明,非杓型血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4]。动态血压还可以避免测量者人为测量偏差,并能发现潜在的过度降压。本研究结果表明,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不但能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患者血压,而且可显著降低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而对平均舒张压无显著降压作用,疗效优于西药组。对于虽然治疗后治疗组杓型血压由10例(55.6%)变为14例(77.8%),对照组杓型血压由9例(52.9%)变为10例(58.8%),而治疗后杓型血压例数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学上无差异,考虑与样本量有限有关。所以,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可改善夜间血压下降率,有使非杓形血压转化为杓形血压的明显趋势力,但尚须大样本量的进一步研究。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是为人群调查或健康政策的评价性研究中而设计的一般健康状况参数。他也被用于临床实践和研究与某类疾病关联的结局测量,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常用的生命质量标准化测量工具之一。SF-36共有8个维度和36个条目[5-6],我们分别从不同维度来评价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对各维度的得分均有提高,而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1级、2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有较好的改善症状和降压效果,又能充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Chobanian AV, Bakris GL, Black HR, et al. 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 detec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J]. JAMA,2003,289:2560-2572.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77.

  [4] 龚兰生,刘力生.血压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4,22(5):323.

  [5] 许 军,胡敏燕,杨云滨,等.健康测量量表SF-36[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2):150-152.

  [6] 王素华,李立明,李 俊.SF-36健康调查量表的应用[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1):4-8.

转贴于
上一篇:关于顽固性失眠证治
下一篇:返回列表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